本报记者 姚广义
最近,中共信阳市委作出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黄久生同志学习活动。
出生于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的黄久生,是我市最早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党员之一,现为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多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先后多次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对党忠诚 甘于奉献
黄久生是一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他从一名提灰搬砖、推车打杂的小工,逐渐成长为建筑界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成为一名敢于担当的共产党员。
他事业有成不忘回报家乡和社会。几十年来,他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回报家乡和爱心事业上,先后为家乡和社会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2016年,黄久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主动与县委、县政府联系,承担了家乡双柳树镇7个贫困村的脱贫任务,把这些贫困老乡接到郑州工地,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确保每人每年纯收入在3.6万元以上,让乡亲们在脱贫致富路上“一个不掉队”。
针对以往农民工讨薪多采取堵门、威胁等过激手段,不仅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而且给农民工自身也造成严重危害的实际,2004年,黄久生在市、县和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和农民工维权中心,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难题。10多年来,仅讨薪一项,他就为上千名农民工讨薪3000多万元,农民工与用工方没有发生一起劳动纠纷。
黄久生怀着一颗对党、对人民的感恩之心,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的这种精神,如今正影响着家乡干群。
艰苦创业 奋发进取
黄久生自幼家境贫寒,历经坎坷,但他面对困难从不低头,遇到挫折始终勇往直前。
他成长路上屡受磨难,6岁母亲去世,父亲谋生艰难,因家境贫寒,弟弟被送人,他曾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在生活路上,黄久生饱尝艰辛,年仅18岁就背上行囊,只身前往郑州谋生。务工期间,他踏实肯干,勤奋好学,搬砖提灰总是注意放到师傅最顺手的地方,得空就向师傅请教,还买来与建筑相关的书籍认真学习,慢慢地从小工到组长、班长、队长,一直做到了现在的中建七局公司项目部经理,并且带出了一支技术强、本领高、善打硬仗的队伍。在外闯荡期间,他曾遇到无数困难,但是他不气馁,不退缩,总是以高昂的士气、饱满的热情,不断开拓进取,创造新的佳绩。
黄久生始终保持忘我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以及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更鼓舞着家乡干群。
诚实守信 精益求精
黄久生在建筑界有着良好的口碑,对工程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做得不好就推倒重来,把合格工程做成优质工程。
30多年来,黄久生工地上使用的沙子,都是高质量的纯净沙,价格比市面上的土泥沙贵3倍。他常说,咱是乡下人、实诚人,要靠诚信、诚实赢得别人的信任。
他带领的队伍参与承建的工程先后获得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双柳树镇农民工已成为郑州市最讲诚信的劳务品牌,他所带的队伍成为河南省建筑业内的劳务品牌,被誉为“河南建筑业的铁军”。
敬老爱幼 大孝至善
跟富豪比起来,黄久生并不算富有。最初每年只有十几万元至二十万元的收入,随着技术和人品越来越被大家认可,他接到的活儿渐渐多起来,收入也逐年增加。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劳动所得都揣在自己口袋里,而是将这些年挣来的绝大部分钱都用到了回馈社会上。从1996年起,他每年都会为家乡孤寡老人送去慰问,20多年从未间断,被700多位老人亲切地唤作“儿子”。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他为镇里捐资13万元购买防护设施;2007年年底,他投资为夏楼村民组每家都安装了自来水,又将水泥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前,同时在村口修建了一处小花园,中间建了一座感恩亭,并安装了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锻炼;2008年,他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2010年,他捐资260万元为潢川县隆古乡新修一条道路;2011年,他为新成立的潢川县慈善总会捐款30万元;2013年,他出资10万元帮助郑州身患骨癌的爱心面馆老板渡过难关。此外,他还资助24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奖励双柳树镇46名优秀教师等。
“父老乡亲的恩情我永远报不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只是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谈到上述感人事迹时,黄久生说,“今后,我仍会以一个农民工的姿态,充分发挥一名基层党员的传帮带作用,继续关注家乡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带领、团结更多的农民工兄弟跟党走,听党话,不断用实际行动为报答家乡父老乡亲和各级党组织的关心与厚爱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