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翔 孙浩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我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在38.5%以上。自然生态更加秀美,城乡环境更加宜居,所有县城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一城三农五生态”空间开发格局初步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生态经济先行区。

这两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讨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

市人大代表余勇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应该在加强治理和保护资源上多下功夫,保护好天然的林草资源,严禁乱砍滥伐;保护和治理好我们的“大水缸”,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

罗德勇代表说,环保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各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维护好信阳的蓝天碧水,使信阳这个宜居城市更加有名气,在这个名片的吸引下,能够有更多的项目落户信阳,促进信阳的经济发展,提高信阳的经济实力,从而更好地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

田昕委员经过充分调研,提交了《关于把信阳市加快建成水生态城市的建议》提案。提案中写道:要树立生态治水理念,编制海绵城市规划。在“水生态城市”的开发规划和建设中,要推进由灾害管理向资源化、生态化管理转变,将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有效结合,发挥综合效益。她建议,抓紧启动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根据各地自然特性、降雨气象、水资源开发、河网水系布局、城市开发建设强度等特点,结合各区域河道湖泊、湿地绿化、基础设施等相关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内涝治理、雨洪利用、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要开展建设标准修订,指导水生态城市建设,通过对我市的生态、城市环境做基础性的研究和观测,并依据地方实际特点配套制定相关指南、规范、标准细则。兼顾统筹物种多样性、园林景观品质、绿地绿化等问题,以信阳市城区为核心,建成水管理、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水景观互相呼应的城市体系,使“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美好愿景早日成为现实。

来自市环保局的王安启委员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更深的感受。他在提案中说,尽管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良好,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群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加油气站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推进较慢、城区大排档较多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造成污染等问题。为此,他建议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突出重点,加大对主要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创新机制,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保障体系,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激励力度,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治化建设,出台大气污染防治的地方法规,坚决打击惩处损害大气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让大家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共同为改善信阳市大气环境、建设美丽信阳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