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香林茂牧人忙
牧歌悠扬青草香
合作富民产业旺

本报记者 周海燕 徐磊 康继勤 通讯员 张明

本版摄影:谢万柏

樱桃谷鸭、淮南麻鸭、固始鸡、固始白鹅、豫南黑猪——在河南信阳,有这么一个个引领着市场的品牌;华英禽业、向阳牧业、兴和牧业、圣新牧业、宏展实业等大型养殖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正成为信阳畜牧业发展“领头羊”。不仅如此,伴随着党的十八大的东风,信阳畜牧业不仅成为全省瘦肉型猪和优质家禽等优势畜禽重点开发区域,及全省最大的优质水禽生产加工基地,而且连续五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优秀单位。

市“两会”期间,记者在市畜牧局采访时,局长刘正国告诉记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畜牧部门按照既定总体部署,抓大事、谋专项,促发展、保安全,畜产品市场保障有效供给,重大动物疫情总体稳定,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日趋向好,全市畜牧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各类规模养殖场发展到22000多个,养殖小区1200多个,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753个,规模养殖量占总养殖量的60%以上。全市完成了355个生猪和奶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创建工作,有11个畜禽养殖场被授予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称号。

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发展畜牧业不仅能够加快粮食和其它副产品转化,推动种植业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加速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而使我市畜牧业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自十八大以来,我市畜牧业克服了H7N9流感疫情冲击家禽业、生猪价格震荡、牛羊肉价格持续异常波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畜禽存栏数量和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保障了畜产品有效供应。2016年,全市生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566.6万头、79.5万头、106.6万只、1.6亿只,肉类总产量达47.2万吨,禽蛋总产量达19.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62.8亿元,同比增长4.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二是畜牧产业化集群建设势头良好。华英禽业产业集群被列入全省农业产业化集群,整个禽产业集群已具备了年出雏禽苗1.2亿只,年屠宰加工鸭1亿只,肉鸡8000万只,熟食6万吨,羽绒2万吨,饲料120万吨的生产能力。2015年6月份,华英公司首批出口欧盟的禽肉产品在山东单县举行了发车仪式,标志着华英产品已成功打进欧盟市场。平桥区集养殖、饲料生产为一体的畜牧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其中向阳牧业、兴和牧业、圣新牧业、宏展实业等大型养殖企业已入驻集聚区且发展势头良好。三是区域特色生态养殖成效明显。全省21个国家和省级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中,信阳就占了6个,分别是固始鸡、固始白鹅、淮南麻鸭、信阳水牛、淮南猪、豫南黑猪。为突出发展特色畜牧业,我市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即突出发展豫南黑猪和“两鸭一鸡一鹅”(樱桃谷鸭、淮南麻鸭、固始鸡、固始白鹅)等地方特色品种,积极推行清洁养殖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畜牧业。同时积极加强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实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项目,投资建设信阳水牛保种场,完善保种设施,增加种群数量,开展品种登记和保种选育。新县将豫南黑猪纳入全县发展战略规划。目前全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一体化认证企业已达27个,具有自创品牌的林下放养等生态养鸡(猪)场10余个,“淮南麻鸭”“豫南黑猪”等一批独具信阳特色的“无公害畜牧品牌”产品正走出信阳,走向全国。

群防群控形成良好机制

畜牧业疫情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市在重大动物疫情防治中,始终把畜产品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从而逐步形成了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一是完善防控责任体系。建立了以各级政府负总责、畜牧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监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支撑、企业法人的自我防控“六位一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群防群控的良好机制。二是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积极开展畜禽集中免疫和补免补防,全市切实把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放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首位,积极订购防疫用苗,储备防疫物资,落实防疫资金,组织防疫队伍,防疫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常年免疫密度保持在了98%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全部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三是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市、县(区)都及时调整了应急组织指挥系统,修订完善了应急预案,按照分级、适量、有效的储备原则,落实了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组建了应急预备队,快速反应能力增强。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全市新调整疫情监测网点386个,其中一级监测网点7个,二级监测网点39个,三级监测网点340个,使得疫情监测预警网络更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四是构建检疫监管体系。健全产地检疫网络,加强检疫申报点建设,规范产地检疫操作。屠宰检疫规范运作,认真落实驻场同步检疫制度,上市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率达到100%。积极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自2011年6月1日起,全市产地检疫全部实现了电子出证,所有信息均进入省级信息库,做到了畜产品质量可追根溯源。五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扭住安全监管不断深入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市畜牧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及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对班子成员职责进行明确分工,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信阳市畜牧业系统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安全工作网络格局,强化安全保障责任,营造和谐通行环境,防止责任性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措施保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深化“五个一”宣教活动,全面落实“两书两制”,建立完善手机警示短信平台,组织开展企业法人代表培训等方式,企业法人的诚信守法意识、主体责任意识和行业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全市饲料生产企业实行了告知和承诺制度,所有饲料生产企业都已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二是明确监管责任。根据国家、省、市年度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下发了年度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专项整治方案、监测计划等文件,明确了部门监管责任及分工。认真执行本系统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督促和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形成监管部门联合严管的态势和部门合力。三是提升监测水平。累计投入资金370万元购买实验室仪器设备以及配套设施改造升级,有效提升了检验监测水平和精度。2014年,市质检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省局资质复查认证。全市生鲜乳、饲料、兽药质量合格率逐年提高,到2015年年底,生鲜乳抽检合格率100%,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97.3%,兽药残留未检出阳性产品。四是加大监管力度。积极开展了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经营使用、生猪屠宰、饲料原料和畜牧业投入品打假等6个专项整治活动,加大了监督抽查力度和办案力度,完善了举报奖励制度。为加大畜牧综合监管执法力度,2012年,我市挂牌成立了市级畜牧兽医执法支队,各县区也相继成立了畜牧兽医执法大队,乡镇成立了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中队)。全市9县区(不含固始县)共设立102个监督分所,派驻检疫人员245人。不断加强部门协作以及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坚持重典治乱,严厉打击各种涉牧违法行为。五年来,全市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创新驱动产业活力初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学谋划,把创新作为经济加速增长的“发动机”,作为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最终要落到畜牧业产业发展上,推动我市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积极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召开了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暨育肥猪保险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下发了《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的通知》(信政办〔2015〕137号),在全市启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目前,全市已建成3个年可处理病死畜禽5000吨的无害化处理场,完成21个病死畜禽收集网点设置,购置运输车辆4台,建设冷库24座。认真实施育肥猪保险工作。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沟通,联合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财政补贴的育肥猪保险工作的通知》,并达成了市财政全部配套的协议。全市共投保场户564家,投保生猪38.76万头,理赔10536头,理赔金额203.4万元。二是畜禽屠宰监管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市本级完成畜禽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转,设立畜禽屠宰管理办公室,增加行政编制2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市屠宰管理办公室成立后,完成了生猪屠宰行业管理行政职权清理以及全市40家生猪定点屠宰和2家禽类屠宰加工企业摸底调查,建立了信息档案。对县区畜禽屠宰管理职能的移交、机构设置、人员和经费保障等进行了强有力的督导,目前,各县区已完成监管职责调整,畜禽屠宰监管工作正有序开展。

谈起我市今后畜牧业发展,刘正国告诉记者,今后,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大农业结构向畜牧业调整”的要求和“强猪、壮禽、扩牛、增羊”的发展方针,积极调整畜禽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优质草畜产业,坚定不移地走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道路。推进种养结合,积极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业结构。以优化畜禽产业结构为着力点,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化集群。二是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产业化集群对产业链的编辑功能,以畜牧产业化集群为载体,按照链式发展、生态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驱动,大力促进重质量、重效益的内涵型增长,通过持续深入的培训和练兵、催生科技载体、创新产学研联合机制等措施,在提高产业素质、大力推广适用技术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我市畜牧产业优势竞争力。四是切实管控产业风险。重点严控供求失衡风险、动物疫病风险、质量安全风险、生态环境风险、履行职责风险,切实把提升抗风险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来抓,力争做到既有效预防又果断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