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吕梦琦

前不久在基层采访时,一些同志向记者抱怨在推进干部包村工作中,有的市县领导干部把基础好、矛盾少的村挑走了,不愿意碰“硬骨头”。这看似小问题,实则是少数基层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方式跑偏的大问题。

有的市县领导干部拈轻怕重、挑三拣四,实际是把包村当成了个人“政治秀”。有的认为自己包的村倘若太差,出不了成绩,会被下属笑话;有的则担心上级领导到自己包的村检查,发现村里变化不大,会被认为能力不足。有了这些私心杂念,脑子里想的就不再是怎么苦干实干,而是如何争功诿过、推责揽利。

这是好大喜功、作风不实、缺乏担当的表现;更严重的是,扭曲的政绩观、面子观,会在当地干部中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基层领导干部一遇到困难就躲,必然导致政令不畅,压力难以传导,将会严重影响地方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包村,初衷是为了作表率,一级带一级打赢脱贫攻坚战,化解好信访矛盾等难题,推动农村更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领导干部就必须带头啃“硬骨头”。唯有如此,领导干部才能真正树立威信,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领导干部冲锋在前是我们克敌制胜、改革攻坚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要把责任压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更离不开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担当。为此,一是要完善、细化干部包村制度,科学合理分配“责任田”;二是要强化督导问责,举一反三,坚决纠正个别地方“领导减压、下属加压”的做法,维护好广大干部勠力同心、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让干部群众有踏踏实实的公平感和获得感。(新华社太原5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