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市领导调研浉河区脱贫攻坚工作。 |
2017年1月11日,省、市领导调研浉河区大党(工)委制建设。 |
2016年11月29日,省、市领导调研浉河区党建工作。 |
近年来,浉河区社区文化异彩纷呈,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
本报记者 张 勇
岁月流金,党旗飘扬。
6月的大美浉河,美若夏花,闪耀在党旗下。
5年栉风沐雨,5年砥砺奋进,5年党旗领航。
实现新跨越,关键在党。5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浉河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全区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硕果累累,总体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大局稳定、反映良好的鲜明特征。
豪迈谱写经济发展新华章
5年来,浉河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70万浉河人民,紧紧围绕大美浉河的发展定位,将广大党员干部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一路前行,为大美浉河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持。
紧跟党的前进步伐,浉河区近年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2012年8月28日,浉河区委提出了建设豪迈、正气、团结、务实、创新、大美浉河的六大定位,开启了浉河区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新篇章。5年来,浉河人的智慧与勇气,在抉择和奋进的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5年来,浉河人坚定有力地回答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这趟列车“现至何处”“将往何方”与“如何达之”等一系列问题。
大美浉河建设实施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以豪迈显斗志,以正气强保障,以团结聚合力,以务实创业绩,以创新添风采,以大美为指向,全面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创业热潮,共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加快发展、弯道超车的新篇章。5年来,全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6%,总量是2011年的1.6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1%,总量是2011年的2.1倍,其中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0.8%,总量是2011年的1.9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6%,总量是2011年的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总量是2011年的1.9倍。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位居全市前列,迈上了跨越发展的新台阶。
这5年,承载着全区经济发展厚望的金牛物流产业聚集区劈波斩浪,在不断的探索与拼搏中实现了由弱到强、华丽转身。信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多式联运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截至2016年,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入驻“四上”企业达到118家,从业人员3.98万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80亿元,先后荣获“中国物流十大创新园区奖”“中国物流园区建设运营金奖”“全国优秀物流园区”“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集群金星奖”。特色商业区从无到有,要素集聚能力持续显现,成功入选2015年度河南省“十快服务业两区”,获得500万元奖励资金,发展指数上升至全省第七。
浉河区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物产丰富,资源众多。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全区呈现出农村经济欣欣向荣、农业生产生机勃勃、农民生活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作为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浉河区坚持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第一支柱,科学制定了《浉河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明确了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任务、途径和要素保障,着力打造了以茶基地、茶市场、茶品牌、茶景区等亮点组成的“珍珠链”式的省级茶叶产业集群。随着茶叶产量、品质及综合效益的持续提升,浉河“区以茶名、民以茶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坚持把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目前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12.5:36.5:51.0,三产比重较2011年提高4.7个百分点。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破题,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型工业加速转型,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物制药等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以电商物流和冷链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强势崛起,发展前景良好。坚持开放带动和项目推动,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在关键领域引进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全区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倾情开通惠民服务快车道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5年来,浉河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社会事业实现长足进步,民生“新答卷”亮点纷呈,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持续改善。随着一件件惠民实事的完成,大美浉河的民生之美日益彰显,人民群众的幸福主旋律不断奏响。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区委、区政府实施一系列举措,力求让浉河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5年来,浉河区先后创建国家和省级卫生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新增植树造林16.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3%,跻身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坚持保护生态、顺应自然的发展理念,按照“点线面”结合,连片整治、分步推进的原则,以环湖86公里中国最美茶乡、沿107国道豫风楚韵、沿312国道高效农业3条精品观光带为依托,努力打造大美浉河全域化开放式景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步伐持续加速,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6.3%,较2011年提升了9.1个百分点。
坚持发展为民理念,把改善与保障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年来,全区累计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校89所、乡镇卫生院6所,累计发放各类保障性补贴资金3.7亿元,实现新增就业10.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共建共享的格局基本形成。5年来,全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82.8亿元,年均增长11.8%,占地方公共预算支出的7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380元和13140元,年均分别增长9.5%和11.2%,跻身“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
多措并举精准扶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浉河区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严格把好精准识别和档卡建设关,层层落实组织领导责任,深入督导检查,总体取得了初步成效。结合全区实际情况,重点推动了“特色农业+就业”“电商+双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等产业扶贫模式,着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确保全区人民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合力传递创新务实正能量
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在党旗的引领下,浉河区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始终不渝地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
5年来,浉河区按照“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的要求,打出“加减乘除”组合拳,使效能建设风暴为大美浉河建设注入了强劲活力和旺盛生命力。在干部作风建设上硬起手腕、雷厉风行,严格督查“庸懒散软奢邪”等上班病,专项治理“吃空饷”问题,开展“禁酒令”“禁牌令”、公务招待督查,在全区各单位全面派驻纪检监察人员,实现了纪检监察工作全覆盖。全面落实“两个责任”,进一步健全责任分解、监督问效、倒查追究的系统链条,通过专项整治、严肃问责、动真碰硬,使公职人员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基层党的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党建工作协调沟通难,二是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三是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党员在社区作用发挥难。围绕这三大突出问题,区委经过深入调研论证,树立了区域化大党建的理念,全力推进街道社区大党(工)委建设。通过两年多的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35460”的运行模式。
从健全共建联建网络入手,创新组织设置,把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统筹起来,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局面,将党组织的根扎进网格、扎进楼栋。把建立共建机制作为关键,坚持月例会制度,共享党建资源、共商服务实事、共解民生难题,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服务群众的能力。
为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服务力量向一线集聚,浉河区持续推进驻区单位资源进社区、部门职能进社区、党员服务进社区。近年来,社区“大党委”与驻区单位坚持每年签订共建协议,驻区单位共向社区无偿提供办公和服务场所14处、会议室56个,开放图书室、健身场所88处,组织开展义诊、知识讲座等活动5000余场次,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3700余名,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深化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在机关干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年度考核“三看”党员社区表现,2万余名机关在职党员、5000余名社区直管党员认领服务岗位3万多个,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身边党员的先进性;从与社会服务管理密切相关的21个职能部门,选派756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与社区网格长捆绑考核,及时发现、解决自身业务和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推动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大问题”融入“小网格”。近年来,职能部门下沉人员累计办理民生实事1万余件,解决了社区干部“看得见管不了、不敢管”的问题,为构建文明和谐社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围绕群众的关心关切和实际问题,着力丰富联建共建载体。搭建一站式平台,街道建立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建立党群综合服务站,党建、综治、计生、民政等部门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服务到“家门”。运用“互联网+”,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立了大党(工)委信息化服务中心、社管通、社区微信公众号、民生手机短信“四位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上报、解决城市管理和民生问题近14万件,真正将服务距离压缩到了“指尖”。实行项目化运作,“6+N”服务项目设置模式,围绕推进共驻共建、引领居民自治、解决民生实事、创新社会治理,每个社区每年设计1-2个项目,通过共驻共建单位、爱心人士、辖区企业认领和政府购买等多种途径实施项目,力求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党组织就服务什么。
强基固本,方能行稳致远。在奋战“十三五”的关键时期,区委将抓牢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决胜脱贫攻坚的发力点,大力加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从区直机关选派46名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从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致富能手中选任村党组织书记9名;建立起了149人的村后备干部信息库,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能力得到稳步提升。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村及社区人员薪酬待遇持续提高。其中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标准从2011年的1200元提高到现在的2300元,增长了91.7%。
积小流以汇江河,累跬步以致千里,集小美以成大美。当前的浉河,正在凝聚起一股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70万茶乡儿女正以昂扬的精神风貌、高涨的创业激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奋战在脱贫攻坚、统筹城乡、科学发展、跨越崛起的广阔舞台上。
五年风雨踏歌来,鲲鹏展翅今胜昔。经过5年的砥砺前行,大美浉河一路披荆斩棘,卓然而立。
思深而益远,一份特定区域的发展蓝图,在浉河人民的逐梦征程中交融激荡。展望未来5年,奋斗目标令人憧憬。
——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0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3:34:53。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000元、19000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生态涵养功能显著增强。到2020年,万元GDP能源消耗累计下降16%、森林覆盖率达到7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90%以上。
——创新驱动取得新成效。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提升到2.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
——城乡统筹形成新格局。城镇化率达到70%,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经济更有竞争力、社会更有创新力、文化更有影响力、民生更有保障力、环境更有吸引力,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自豪感的大美浉河,必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
大美浉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终成大美!
本版图片由浉河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