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瞻仰先烈,追忆历史,一幕幕烽火中的峥嵘岁月仿佛掠过眼前;在信阳博物馆,经典的馆藏,珍贵的文物,穿越历史的风尘,诉说着老区信阳的古往今来;在平桥区郝堂村,小桥流水,山里人家,田田荷叶,格桑花开,让人流连忘返,梦回老家……
5月19日下午,参加中国报旅融合发展信阳峰会暨“中国报业百名社长总编全域旅游信阳行”活动的100多名社长、总编和资深媒体人开启了实地采风活动。所到之处,他们都仔细地看、用心地听、深入地问,对信阳良好的生态、厚重的历史和红色文化,发自内心地点赞。
红色老区的震撼
信阳是大别山革命老区,这里既培育出了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和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主战场。
在这片激情燃烧的热土上,100多万英雄的大别山儿女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28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不断的旷世壮举。如今,革命取得胜利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战争已典藏在历史辉煌的画卷中,成为永远的丰碑。
站在纪念馆宽阔的广场上,面对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上方高高飘扬的八面红旗,怎不让人对历史浮想联翩、对先烈心生敬意!在各个展区,目睹着一幅幅翔实的照片、史料和众多珍贵的文物、实物,聆听着大别山儿女前赴后继、坚贞不屈、流血捐躯、碧血丹青的传奇故事,心底怎不充盈着无限的感恩……
“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牺牲。在新时期,老区人民仍然在为国家建设做着重要贡献,这是诚信、阳光的信阳人民牺牲精神的高度体现。”中国报业协会对外合作部主任钱鹏飞感慨地说,很多人更多地关注中央苏区的情况,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却缺乏了解,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的巨大牺牲值得铭记,“大别山精神”值得传扬!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河南报业协会副主席石晓林说,信阳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河南省是独一无二的,这里红色景点遍布,有8家红色旅游景区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红色旅游在整个旅游产业中占有很重的分量,也是很宝贵的资源。应进一步挖掘好,宣传好,推向全国。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策划运营部主任李克峰参观后,感慨地告诉记者,临沂和信阳同属于革命老区,但临沂还缺乏这样的纪念馆。尤其是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采用幻影成像、互动投影、电子翻书、电动图表、动态影像、等离子触摸屏、电子感应播放等声、光、电综合运用的高科技陈列手段带来的震撼让他久久难以平静,他在朋友圈里发了数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照片,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先烈们,永垂不朽!历史的回声,激荡的惊雷!”
历史文化的光大
当代诗人食指曾咏诗道:“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12个展厅,馆藏文物逾万件,其中一级品119件,二级品638件,三级品2061件,作为信阳市大型惠民工程和城市文化设施,信阳博物馆就是信阳“未来人们的眼睛”。
无疑,这是一扇展示信阳历史文化的窗口、彰显信阳钟灵毓秀的圣地。
信阳博物馆基本陈列按照“大气、震撼、简洁、环保”和“古老家园、现代表述”的展陈理念,突出展示性、思想性、知识性、地域性、新颖性、服务性,以“淮上故园——信阳历史文化之旅”为主题,以豫南历史发展的脉络为序,通过远古家园、淮上诸侯、楚地王风、天下根亲、茶韵天香、豫风楚韵等六大板块,全面、多维地展现和诠释厚重信阳的文化气象。
大家流连于各展厅之间,不时驻足凝视刻画着岁月痕迹的展品,惊叹着馆藏的丰富与珍贵,品味着信阳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党政办主任周志成在参观信阳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淮河独木舟时,惊呼:“真是了不起!”
站在“信阳文物 全国之最”展板前,农民日报社总编室主任余向东若有所思、感慨颇多:最早的酒、最早的轿子、最早的床、最早的书箱、最早的毛笔、最早的旋制木器、最早的金属弹簧行器、最早的竹排箫、最精美的古代木漆器,一个地市级博物馆,居然有这么多全国之最,怎不让人惊叹!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每逢征战、宴飨、朝聘、祭祀,编钟的演奏必不可少。而出土于河南信阳的“长台关编钟”,虽然只有13枚,规模不算很大,但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声名远播。“东方红,太阳升……”47年前,由它所奏的《东方红》乐曲被装进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响彻太空。今天,能观看工作人员现场演奏,亲耳聆听它穿越千年的清越钟声,该是多么幸运!周口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王伟宏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木槌,饶有兴致地敲击起来,他兴奋地告诉记者:“终于见到真的了,就忍不住试试,感觉非常过瘾!”
钟声清脆,久久回荡。这钟声,早已与信阳紧密相连;这钟声,就是未来人们“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最美乡村的流连
村头伫立着石刻,石刻下面开满了各色花朵,沿路前行,仿佛走入了诗意的桃源。道旁的格桑花开得浓烈,远处可以看到狗头门楼、清水墙,用木头垛起的柴扉,依水的小桥....真正田园居住地,配上豫南特色的房屋瓦舍和精心修葺的土坯房,安逸至极。
这里就是被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一批12个“美丽宜居村示范名单”、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郝堂。
初夏的郝堂,小荷才露尖尖角。一路的花开,一路的果香。一下车,伸手可及的桑葚树让远离城市喧嚣的媒体人喜出望外。摘一颗,填进嘴里,瞬间在舌尖化为沁人心脾的甘甜。
村里的校园里,八岁的小男孩小周和他的爱犬“老李”安静地坐在池塘边,坦然接受着大人们热情地拍照,不慌不忙地回答着一个又一个疑问。他说,“老李”比他大,是爷爷很久以前捡的流浪狗,如今是他的好朋友。说话间,他惊呼:“虾吃钩了!”一个箭步,拉起塘边的钓竿……
这是一个让人心灵宁静之所,每个人来到这里,似乎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郝堂图书馆,人气最盛。这个山村里的书香之地,亦是叶楠白桦文学馆,使这个小山村“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新闻社总编室主任叶晨感慨地说,文化元素注入美丽乡村,对下一代的成长意义重大,是孩子们之福,亦是郝堂之福!
岸芷轩里,茶韵悠然,古书飘香。原来的一处荒地,用了本地的茅草、环保的免烧砖、透水的三合土等乡土材料,经台湾建筑师谢英俊之手搭建而成,每天都吸引着村里的年轻人来这里读书、品茶。北京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的志愿者刘臻、张志扬正在忙着指导村里刚放学的孩子们写作业、做手工。一个个精美的“豆本”,记录了深山里孩子的“中国梦”。
作为东道主,信阳报业传媒集团社长钱长琨多次来过郝堂。他说,2016年,我国分两批确定了全国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河南省共有26个,信阳占有其三,分别是新县、浉河区、商城县。美丽乡村,无疑是信阳发展全域旅游的宝贵资源和成功范本。近年来,信阳建设了市、县两级32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25个贫困村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乡村旅游重点村,老区全域旅游大有可为,报旅融合潜力巨大,老区人民的小康之路必将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