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 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真正把扶贫扛在肩上


——记潢川县谈店乡万营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向阳

本报记者 黄宁

这个“五一”假期可忙坏了潢川县谈店乡万营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向阳,新扩建的400多亩栝楼长势喜人,他和村民们抢天夺时,利用三天的时间把架子全部搭好,挥汗如雨的李向阳向记者打趣道:“这才叫过了一个真的‘五一’劳动节嘛!”

对于李向阳的家人来说,从2015年驻村开始,李向阳的假期交给万营村已是常态。从信阳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到万营村的第一书记,转变身份的李向阳不转作风,一心一意扑在万营村的“脱贫大计”上。

地处潢川县东北部的万营村因其老、少、边、穷,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潢川的北大荒”。脱贫的希望在2015年有了转机。村里来了一位“接地气”的第一书记。

之所以说这个书记“接地气”,是因为刚一上任,他就开始挨家挨户串门子,逐门逐户摸底子。来之前李向阳就给自己的工作理清了思路,关键第一步就是精准识别贫困户。

刚开始调查贫困户,岗东组的殷士彦就开始到村委会闹腾了,非得说他家是贫困户。李向阳不认识他,也不了解情况。怎么办?先到他家看看。

识别贫困户有规则,一看房,他家新盖的三层楼房;二看粮,家里专门有一间房子存放粮食;三看劳力强不强,他和两个儿子在外做木工,收入还很不错。怎么能定成贫困户呢?

殷士彦还要坚持,原来他两个儿子都是哑巴,他认为这就该定成贫困户。事情一下好办了,哑巴属于残疾,李向阳引导他们办理了残疾证,每月每人可以得到50元的补贴。殷士彦这下满意了。

就这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李向阳踏遍了万营村每一条小路,走访了每一户村民。经过反复甄别和开展“回头看”活动,最后确定万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03户,共337人,与原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相比,更新率达到了87%。

扶贫对象一明确,李向阳就着手制定《信阳师范学院处级单位与万营村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大后方及时伸出援手,学校党委领导分批次深入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家中,帮助贫困群众制定精准脱贫计划,针对贫困户家庭情况为他们送技术、送服务、送钱、送物,为群众早日脱贫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万营有俩宝,香菇和栝楼。走在田间地头,大棚里一个个撑开小伞的香菇丰收在望,瓜棚上一株株栝楼苗壮叶肥铆足劲儿生长,这正是万营村产业扶贫结出的累累硕果。贫困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靠这两个优势特色项目,万营村村民脱贫奔小康已为时不远。

“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这是驻村工作以来李向阳的最大感受。

故事还得从去年中秋节说起,刚一过完节李向阳就回村里开展建档立卡工作。看到他来,村民们有的送来青菜,有的送来自家做的小烧饼,有的送来红彤彤的柿子,还有的送来了土鸡蛋,淳朴的乡情让李向阳百感交集,诗兴大发的他即刻赋诗一首:

十五月亮十六圆,四个糖饼装一盘。

青菜每天赶早送,柿子个大比蜜甜。

勤劳百姓知恩义,第一书记泪满眼。

血浓于水人情好,党群关系不一般!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这几乎是所有驻村第一书记的共识。

开办农民讲堂,邀请专家为村民授课;带领村代表到特色高效农业区、知名涉农企业、示范种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寻找脱贫项目和致富门路……一系列的脱贫计划让村民们大开眼界,大家决意要在心动的地方开始行动。

提到智力支持,不得不提“从6到65”的故事。这个偏远贫困的村庄,吸引不来老师也留不住学生,破旧的村小仅有4位老师,6名学生。万营村太需要一个像样的学校了!这个急切的念头催促李向阳即刻行动起来。不到半年,校舍修葺一新,硬件设施逐步齐全,李向阳还特意设立了第一书记奖学金,用于奖励和帮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李向阳的这些举措让村里人看到了下一代的新希望,外出读书的孩子纷纷“归巢”,当年寒假过后学校便有了65名学生,昔日破旧空寂的校园重新充满了欢歌笑语。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如今,用不了三十年,万营村这个曾经的“潢川北大荒”已让世人刮目相看。宽阔整洁的主干道让村民不再“行路难”,美丽乡村项目的稳步推进发掘出了乡村的别样之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每月一次的专题党员活动更是筑牢了干群同心的精神堡垒。而这一切变化的根源正如村民所说:“这个第一书记真正把扶贫扛在了肩上,把群众放进了心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