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宁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书记!”这已成为商城县汪岗镇古井村村民的共识。昨日,在该村采访时,记者得知这位被村民津津乐道的好书记,就是商城县政府办派驻古井村的第一书记赵煜。
“政治上没想头,经济上没干头,保障上没靠头”,曾是对古井村干部生存状态的一种描述。如今,在赵煜的引领下,这一局面正悄然改变。
两年前,当赵煜满怀信心走进古井村时,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村“两委”班子涣散、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缺乏致富门路……更让他吃惊的是,贫困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窘境。
刚来村里的那段日子,赵煜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中,他反复思量如何利用这两年时间尽可能地帮助村里人脱贫。
走访、调查、建档、制规划、跑项目,一项项工作陆续展开;抓班子、带队伍、强组织、聚合力、赢民心,同时进行。
为了帮贫困户量身“打造”脱贫规划,赵煜挨家挨户走访,谁家种什么养什么,有什么致富想法,他都一笔笔记下来,然后亲自到县农开办、县水利局、县水产局、县特产局以及各个养殖场一一对接。
一本《古井村产业脱贫手册》和一本《古井村智力脱贫手册》成了村里人的致富宝典,而这正是赵煜走家串户、集思广益的智慧结晶。详细分析产业项目的种养时间、生产成本、产出效益、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帮群众算清成本效益账……这样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在古井村几乎人手一份。
群众的口碑是能力的试金石。赵煜扑下身子为古井村所做的一切激发了村民的致富热情,大家拧成一股绳,争先恐后地学习新技术,发展种植养殖业,谁也不愿在脱贫的路上掉队。
翻新的村部让群众办事更方便了,一条条硬化的公路通到群众家门口,村里的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全部落实到贫困户,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开发的扶贫项目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为了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中去,赵煜天天吃住在村里,脸晒黑了,人变瘦了,与家人团聚、思想交流、家事分担也少了。采访中他跟记者打趣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家里人都说我跟大禹有得一拼了。”
对于古井村这第二个“家”,赵煜从不吝惜付出。整理贫困户档案的时候,他跟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加班到深夜;为避免高温影响,他们凌晨3点就开始挨家挨户发放鸡苗;蜜蜂运输怕高温,为保证成活率,他们凌晨2点就到蜜蜂厂装车,运到村里时已晨曦微露、东方欲晓。
谁家的地该锄草了,谁家的庄稼该施肥了,谁家的猪吃什么饲料,一天长多少斤,出栏需要周期多长,得多少成本,每家每户都在赵煜心里有一本账。不懂种植养殖技术的,他把科技书、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带到田间地头,念给他们听,手把手地教。
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让古井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这片土地生机勃勃。田野间,绿油油的农作物长势喜人;山坡上,长肥了的土鸡漫山遍野;池塘中,一群群欢唱的鸭子悠闲戏水;圈舍里,待出栏的肥猪让村民乐开了花。大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高了,心情舒畅了,家家户户有规划、有梦想、有事干,都忙起来了,月月有项目,季季有收入,欢声笑语洒满了这个曾经积贫积弱的小山村。
贫困户脱贫有了希望,心中都记着党的关怀。村民李正堂逢人就说:“党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我一定要趁这个机会,把贫困的帽子甩得远远的。”贫困户吴永志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党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好的一个书记,给我们指了一条致富门路,我们得好好干,不能辜负了党的希望。”
每每听到群众的赞许,这位干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年轻书记总是很腼腆。两年的驻村时间所剩无几,赵煜恨不得与时间赛跑,“自己在这里一天,就要替村里的群众考虑一天,尽己所能,不辜负村民对我的这份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