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淮河上成排的货船驶入淮滨港码头的情景。 吴国强 杨德政 摄

本报记者 时秀敏 李海

大别巍巍春意盎,淮水扬波春潮涌。

暮春四月,行走在淮滨大地上,无论是在港口码头,还是车间厂房、施工工地,记者从当地干部群众的身上总能感受到一股千帆竞发的激情与干事创业的热情。这份激情和热情,与淮滨县正在谋划实施的一件大事——建设淮滨临港经济区紧密相关。

“我们刚刚与投资方签订了合作协议,投资7.5亿元,打造从淮河一桥到淮河二桥之间的10公里淮河生态廊道,两年后,这里将成为淮河流域又一引人瞩目的生态景观。这也是淮滨临港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昨日,淮滨县县长梁超站在正在紧张施工的淮河二桥旁,激情澎湃地告诉记者:“乘势而上,深挖淮水‘富矿’,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淮滨,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对于经济欠发达且尚未脱贫的小城淮滨来说,机遇从何说起?优势又在哪里?信心从何而来?前景又在何方?通过多日走访,一幅宏大生动的临港经济区规划建设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机遇:沿淮经济今胜昔

自古以来,淮滨就享有“中原出海大通道”的美誉。如今,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尤其是“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中国临港经济发展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及战略远景,“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依托其港口打造出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一次次因港而强、因河而兴的成功实践,让居淮河临长江的淮滨看到了建设临港经济区的难得机遇。

“淮滨地处‘中原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江淮城市群’三区结合部,国家利好政策在此叠加后的‘乘法效应’不可估量。”淮滨县委书记曾辉告诉记者,省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强内河水运网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智慧交通”,这对淮滨是巨大的福音。

当前,《全国内河航道和港口布局规划》《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都将发展淮河水运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也提出要“努力把淮河打造为我国第三条出海黄金通道,把淮河流域打造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的第四增长极”。淮滨港临港经济区建设无疑既符合发展大势,可填补我省内河水运口岸的空白,巩固我省“一带一路”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助力信阳构建“一市一区三枢纽”发展战略,又因其内河水运运量大、成本低的实际顺应了我省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

“不仅仅是国家和省市相关战略规划所带来的机遇,沿淮各市县‘以淮为题,大做文章’所产生的串联效应,也让淮滨更加坚定了发展临港经济的决心。”研究淮河航运多年的淮滨临港经济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丁伟指着《沿淮水运通道示意图》向记者介绍,“位于淮河上游的江苏省已经启动新一轮淮河流域治理工作,待项目竣工后,淮滨船舶经过洪泽湖后,可以直接进入盐河从连云港出海,出海航程将大大缩短。此外,我市的出山店水库建成后将对调控淮河水位,提升淮滨水运通航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说外部机遇带来的一系列利好消息让淮滨看到了发展临港经济的前景,那么其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更是淮滨打造临港强县的基石。(下转第二版)

优势:多重叠加筑沃土

走进淮滨,你会发现,矗立在淮河岸边的我省最大的内河港口--淮滨饮马港热闹非凡,依托港口布局的有我省最大的造船特色园区,在淮滨东湖公园则建有中国淮河博物馆,“走读淮河--淮河文化园区”项目也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这些以淮河为主题的产业项目昭示着淮滨县“港城”特色愈发明显。

回溯历史,淮滨的经济社会发展史与淮河航运史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透过泛黄的古籍绘本和老照片,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百余年前淮河淮滨港樯橹林立,商贾云集,南北货物交汇于此,码头上一片繁忙的景象。可以说,淮滨人的生活自古以来就与淮河、港口、水运、造船业息息相关。

“打造临港经济区,淮滨优势多多。多重优势叠加成发展的沃土!”提起淮滨的“金字招牌”,梁超如数家珍。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淮滨虽地处河南省东南边缘,却是东部沿海产业循着长江、淮河进入中原地区的水上第一门户,也是中原货物进入江淮流域到达沿海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穿境而过的京九、宁西铁路和淮固高速,紧邻淮滨港的G220和G328两条国道,距淮滨县城50公里的安徽阜阳机场,都使得淮滨的“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

港口与产业优势独特。淮滨县城沿淮可做港口的岸线近60公里,被航运专家誉为淮河中上游最好的建港岸线;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内陆码头,淮滨港航运直达皖、苏、浙、沪等省市,现有水运企业近30家,货运船只1700余艘,航运从业人员1.4万人,年货运量可达3000多万吨,是淮河上名副其实的“黄金港口”;紧邻淮滨港的“公铁水一体化”物流港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批复。

淮滨造船产业园区是我省最大的造船基地,被确定为全省20家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集聚区,现有规模以上船舶生产企业6家,船用配套产品生产企业20多家,年生产1000-4000吨位钢质散装货船能力达500艘,所造船舶畅销于长江和淮河水系的航运市场,素有内河航运“十船三淮滨”的美誉。

优势还远远不止这些。记者在淮滨多家航运公司了解到,从粮食、钢材、煤炭等货运市场价格看,目前同一运输路段间的公路、铁路和水路货物运价比大约为6:3:1。以粮食为例,按1000公里计算,公路运价为350元/吨,铁路运价为180元/吨,而水路运价仅为60元/吨。

“不仅是价格优势明显,淮滨现有码头的装卸周转能力、具有经营‘淮河长江大运河’运输资质的航运企业数量等在全省也是数一数二的。”淮滨造船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启说。

使命:融合发展谋新篇

“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淮滨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各方努力,我们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曾辉说,2016年,通过多次的研讨座谈、外出考察、专家论证, “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淮滨临港经济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已经明晰。

淮滨临港经济区初步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核心区谋划项目37个,匡算投资158.6亿元,重点体现港口作业、现代物流、装备制造、商贸商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功能。今年,淮滨将按照“建港、兴业、兴城”的滚动发展模式,全力推进“一港六区一廊道”建设,完成5大类24个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实现投资4亿元,通过做大港口、构建枢纽,做强产业、发展港城,做优物流、商贸并重,着力打造“公、铁、水、空、网、管”六位一体的区域性枢纽城市,积极构建内河开放型临港经济体系。

规划显示,“一港六区一廊道”是临港经济区的核心片区,“一港”即公铁水一体化物流港,“六区”分别是港口作业配套区、仓储物流保税区、装备制造区、新型材料区、商务商住配套区和科技文化教育园区,“一廊道”即淮河生态廊道。

“公铁水一体化物流港是临港经济区的核心工程。”淮滨临港经济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马键告诉记者,物流港设计年吞吐量2080万吨,拟建设规模为20个千吨级泊位,其中12个散货泊位,4个杂货泊位,4个多功能集装箱泊位。与此同时,总投资11.97亿元的淮息航运工程已开始启动。

记者采访时看到,总投资约2亿元的我省最大的船舶生产基地淮滨造船产业园区项目、淮河特大桥(二桥)项目和国道328线淮固交界处至淮滨县城段改建工程等一批围绕“一港六区一廊道”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

“临港经济区建设是淮滨建设‘滨淮福地、临港强县’的前沿阵地,一定要着眼长远。”曾辉表示,临港经济区在规划建设的同时,运营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也在同步推进,目前,淮滨不仅与沿淮、沿江和沿海港口对接,与大丰港、南京港、张家港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还与中和农发签订框架协议,拟投资包括港口建设、食品产业园、智能装备制造、食品安全谷等在内的12个项目。

“北有郑州航空港、南有信阳淮滨港”。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个承载着全市人民希冀和梦想的临港经济区将在淮河之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