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以往实际及今春气候条件,今春小麦我市应以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麦穗蚜“四病一虫”为重点防控对象。在防控药剂选择上,重点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相同品种药剂重点推广高含量产品和悬浮剂、水乳剂等环保高效剂型。

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是春季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对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可在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下午4点,选准对路药剂,采用适宜剂量,科学开展麦田杂草防除。

小麦返青拔节期也是纹枯病和麦蜘蛛防治的有利时机,可结合化学除草,及早喷药控制。对小麦纹枯病,在病株率达15%时,选择使用井冈·蜡芽、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申嗪霉素菌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严重发生田,7~10天再喷一次。要注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以确保防治效果。对全蚀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发生较重田块,返青期用上述三唑类杀菌剂喷淋或灌根,可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对小麦红蜘蛛,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到100(麦长腿蜘蛛)或200头(麦圆蜘蛛)时,选用阿维菌素、哒螨酮、甲维盐等喷雾防治,也可采取灌水时振动麦株的方法杀死害螨。对小麦黄花叶病,可在春季发病初期,追施氮肥,并喷施磷酸二氢钾、生长调节剂等,减轻病害症状,恢复长势,减少产量损失。

严密监控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要坚持“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监控策略,随时扑灭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时,应组织开展区域性统一防治,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防治药剂可选用1000亿枯草芽孢杆菌、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硅唑、菌晴唑、丙环唑等,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上述药剂可同时兼治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等病害。

抽穗扬花期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各地要坚持“以防为主、主动出击、关口前移、见花打药”的原则,确保预防在发生流行病之前。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或10天内有5天以上阴雨天气时,应全面开展病害防控,必须提前打好“保险药”,做到全面预防。对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要提早至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烯肟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等,用药量要足,喷液量要大,喷洒要均匀,保证防治效果。生物农药要提前1周喷施,施药后如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

小麦生长发育后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高峰。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一喷三防”,将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科学配方、混合喷洒,综合控制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蚜虫等多种病虫危害。针对穗蚜,推荐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也可用苦参碱、烟碱、楝素等植物源农药或寄生蜂防治。(市农科院 周国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