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光 王哲 王凌云 文/图

从老三官社区进入在建的出山店水库游河移民安置区,记者看到,已建成的青瓦白墙与正施工的红砖灰泥相互呼应,给人一种历史跨越感。这一切,寓示着淮河岸边这个即将发生巨大变迁的乡镇,明天会更好。

昔日安静的集镇从半个月前就沸腾起来了。几十年来,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大变化,唯一变化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了,老年人留守在家。古老的游河石桥,低矮破旧的瓦房,狭窄不平的街道,还是以前那个样子。说是建水库要搬迁,可有些故去的人,等了一辈子也没等到。

山淮村左东组74岁的董家书等到了。3月23日,天下着小雨,董家书倚靠在游河街道的一处门板前,眼睛微微眯着,对搬进新房充满期待,身边是陪着他过来办手续的浉河区干部。老人不识字,唯一的女儿远嫁他乡。这次,他和老伴分到了1万元奖励和一些安置费后,还将分到一套新房。

4月15日前,首批移民要全部搬离。“今年的樱桃花开得多艳丽啊,可惜吃不到樱桃了。”提起老家的一草一木,麻城组61岁的赵金谋眼睛湿润了,院子里的这棵樱桃树是她亲手所栽,已陪伴她10多个年头。“儿子马上要结婚了,我让他一定带着亲家来看看,不然就真的看不到了。”她嘟囔着。

离合总关情,聚散终有时。有时候,决绝才是真情,越是痛快的决定,往往却有更多难以割舍的情愫。

面对镜头,平桥区甘岸街道办事处孔庄村湾店北组65岁的朱立华和她即将消失的房子合起了影;孔庄的陈正训从不爱照相,记者劝他和房子合个影被拒绝,临行前,他却不自觉地站到自家门前生长了20年的冬青树前,借助镜头留下了人生中难忘的一抹记忆。陈正训对记者说:“我这辈子只在办身份证时照过相。要走了,这冬青树帮我送人吧!”浉河区游河老街的何培华老伴不在家,听说别人都搬了,赶紧打电话给老伴,让他拿主意。老伴说:“搬吧,移民是大事,迟早都要搬,咱不拖后腿!”何培华听罢,当场就签了搬迁协议。

对离别,也许你认为孩子们什么也不懂,但他们可能看得更仔细。游河乡中心小学也在首批搬迁范围内,这里四年级以下的学生将并入三官新村学校。在此读四年级的陈思伊今年10岁,小姑娘告诉记者,肯定会想念这里,也舍不得原来的同学,但她也表示,到新学校设施更好,有缘还会再见,而且还会交到新的朋友。

片片相思,顺淮而下,丝丝怀想,随风牵挂,蓦然回首映红霞;妍妍红日浮长河,明明皓月荡惆怅,雪染双鬓寄期盼,灼灼少年踏歌行。伊人自在千里外,孤窗冷衾对月明,中庭落英明又春,更胜一年好光景。离别自然伤情,可这是个人之情、一时之情,而当高峡出淮,那时自有喜悦之情,将是家国社稷之情,是长久之情。索性,群众都会积极面对,因为他们知道:出山店水库坝下的明天,只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