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息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专家正在进行远程诊断 本报记者 袁 野 摄

□本报记者 李 宇

家住息县夏庄镇的张敏兰老人患有脑梗,每次做脑部CT复查,都不得不在家人的陪伴下,搭乘公共汽车赶到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来回的路程和耽误的时间不说,就怕赶上当天做CT的患者较多。“家里还有一大堆农活要忙,子女又不常在身边,回家晚了,还得请邻居帮忙照料家禽家畜,多不方便啊!农村人看个病怎么就这么难呢?”那时的张敏兰经常这样抱怨。

农村人看病真的就那么难吗?张敏兰老人仅仅就是想做一个CT复查,竟然会这么难吗?

3月7日,张敏兰要做今年的第二次脑部CT。与以往不同的是,她上午7时30分出发,8时多就回到家中。脑部CT做完了?在哪里做的?“真是没想到,我的脑部CT在镇里的卫生院就做了。听镇卫生院的医生说,这是县第二人民医院专门提供给镇里使用的CT机,方便多了啊!农村人在家门口就能做CT,现在看病一点都不难!”此时的张敏兰老人喜不自禁地说。

张敏兰的话,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息县广大农村群众一致的心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县级优质医疗服务,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一站式到户,先报销后付费的创新支付模式……更多的医改惊喜在息县第二人民医院不断涌现,成为诠释息县医改一个个耀眼的亮点。

3月21日至22日,本报《健康信阳》采访组一行前往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探寻该院为全县人民带来的“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之路。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息县夏庄镇汪桥村的张芬喜因为胸闷、胸痛,3月13日到镇中心卫生院做心电图。由于息县第二人民医院已与该镇卫生院建立了“云心电”协作医疗,张芬喜的心电图可以在这两家医院同步共享。息县第二人民医院影像医学科的专家秦伟在“云心电”上为张芬喜做心电诊断时,敏锐地发现她的心血管有梗塞迹象。秦伟立即联系夏庄镇卫生院,安排张芬喜通过协作医疗绿色通道,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息县第二人民医院在探索如何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模式上,实现了“政府购买、分级诊疗、分段服务、防治衔接、合同管理、绩效支付”的协作医疗新模式。今年,息县第二人民医院与全县13家乡镇卫生院组建县域医联体,在医学影像上实现了深度融合。在13个乡镇卫生院,息县第二人民医院都初步设立了心电图,通过“云系统”同步数据传输,广大群众可以在当地乡镇卫生院做心电图,由县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为各乡镇传输来的心电图做诊断,再传回当地卫生院。

筛查在基层,诊断在县级综合医院,预防和日常干预在基层签约服务团队,临床治疗在综合医院,康复治疗回归基层。由息县第二人民医院、13家乡镇卫生院组建的县域医联体,正是沿着这样的既定目标运行着。3月14日,张芬喜在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了心血管介入手术。因为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张芬喜总是不放心家里的农事。主治医生结合她的病情恢复情况,按照“临床治疗在综合医院、康复治疗回归基层”的分级诊疗模式,与她达成共识后,将其顺利转入夏庄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我们中心卫生院与县第二人民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依据自身医疗能力,把看不了的病人转至县第二人民医院,把在县第二人民医院做完手术需要康复的患者转回我们这里康复治疗。患者不必再在乡里医院缴纳费用,一切费用由县第二人民医院与我们结算。”息县夏庄镇中心卫生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正是这样的县域医联体,明确各自功能定位,结合各自医疗能力,确定各自职责,从而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合理就诊秩序。

先报销再看病 望“医”不再却步

对于家住息县孙庙乡段庄村66岁的陈永珍而言,高昂的医疗费曾经让她望“医”却步。陈永珍患有尿毒症,曾经一年的透析费用高达数万元。“实在是看不起病了,过去没有新农合,享受不了报销政策,后来有了新农合,但是报销的手续比较复杂,是先付款后报销,每次看病,家里都要先借钱垫付医疗费,真是太难了。”陈永珍回忆起看病的经历,一肚子苦水。

3月21日,陈永珍再次来到息县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常规透析。这一次,她显得格外高兴。从2011年开始,陈永珍发现县里的新农合报销政策让她简直“难以置信”。究竟是什么让陈永珍“难以置信”?让我们看看陈永珍去年12月份的医疗费用单:本月透析20次,共需要11900元。“11900元?您能承受这样的费用吗?”记者询问道。陈永珍哈哈一笑,很乐观地对记者说:“你再看看我的新农合报销单。这11900元费用,按照先报销后付费的规定,我只需交给医院1190元。这可比以前报销比例高多了。”

许多像陈永珍这样的尿毒症患者,得益于息县医改的大好形势,不仅积极地接受治疗,延续了生命,重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重要的是息县实施的分类支付制度,从根本上缓解了大多数人“看病贵”的难题。

如何解决广大群众“看病贵”的难题,不仅是党和政府各级卫生、社保部门的民生大事,更是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大事。分类支付、规范诊疗,不仅撬动了医院全面改革,更从根本上有效破除了医院“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的逐利机制,转变为“以医疗规范管理为基础,以绩效考核管理为手段,以医疗服务质量为保障,对医疗费用实施分组分类打包支付”的综合支付制度。

按病种分组,按病情分类,在临床上设置A、B、C三个路径,实施打包付费,病人看病只需缴纳个人自付费用,无须先付费再报销。如此便民的支付方式对于医院而言,又有何种意义?在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每一个临床医生在给病人诊断病情时,都会告知病人的病情属于何种路径和对应的打包支付费用。“随着我们县全面推进综合支付改革,我们按照国家印发的疾病临床路径和有关诊疗规范,细化诊疗路径清单,制定出本土化的临床路径。医院再与医保部门进行价格谈判,确定每一个病种按照临床路径治疗所需要的全部费用,最终达成每一个病种的打包费用。我们的临床医生将严格按照临床路径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这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在综合支付改革下,我们息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迈上了更高的台阶。”息县第二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不忘医改初心 护佑群众健康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明确提出了医改的重点任务(5+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全民医保制度、综合监管制度五大制度,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评价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息县第二人民医院与13个乡镇卫生院组建的医联体的深度融合,不仅让县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了该医院多学科强势发展,已成为县内乃至周边地区的学科“领航者”,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让基层医生有了用武之地。当然,更重要的是,农村居民在乡镇就能享受到县级优质医疗资源,极大地实现了便民、利民、惠民的医改目标。“我们与各乡镇卫生院成功实现了云心电的同步对接,在部分乡镇卫生院实现了CT、核磁共振的云同步,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在当地就能进行医学影像筛查,这才是我们医改不忘的初心。”该负责人对记者说。

从用电、用水的精准控制,到办公用纸的正反面使用,全成本核算已经成为息县第二人民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集中体现。随着该院开启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院的各项成本支出有了严格的控制。随着三级质控员的严格布控,医院的医疗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从医院近年的门诊量与住院人数,可以看出广大息县群众对我们的充分信任。随着新院的规划搬迁,我们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为息县医改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该负责人对记者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人才对于一个医院当下与未来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息县第二人民医院从省级三甲医院聘请了知名专家马秀华来该院担任副院长。马秀华从事放射诊断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拔尖人才的引进,极大增强了息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技水平,而且对与之合作医疗的基层卫生院也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走在息县第二人民医院多个科室,你会发现不少年轻人的身影。这些80后、90后在整个医院的大家庭中茁壮成长,必将成为引领医院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这几年,我们引进了不少医学本科毕业生。医院在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平台的同时,也积极解决他们个人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该负责人对记者说。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健康扶贫工作,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帮扶村,我们为所有贫困户制定了一个健康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保障这些贫困户在医疗救治方面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