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舟

当下印家走精工一路的篆刻创作,株守传统和门风者不少。而基于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在传统和门法之外寻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元素符号,逐步建立个人风格,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印家并不多见。捧读《唐咏声篆刻选集》,其作品在这方面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咏声先生在纵览先秦古玺、秦汉魏晋唐宋玺印花押、明清流派篆刻的种种经典之后,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在古玺、汉印、晚清赵之谦、黟山派等样式上着力,取得了明显成效,走上精工、峻雅的风格路数。这一路数易于板滞、规矩、少生趣,但咏声篆刻精工而灵动,雅致而峻利,在精工、雅致之中诉求灵动和峻利,这既体现了印家于传统和门法之外进行探索、确立创作个性的现代创作与审美意识,也以此与其他同类型印家有所区别。其特色大体可概括为:以工为主,小写为辅;以工为骨,以写为肉;以工为底,小写为面,工写兼融。余以为,精工而灵动,雅致而峻利是咏声篆刻的第一本色。

作品集开篇的《安平太》一印有似祝词:祈愿自己和至爱亲朋安平太!因此,作者实际上是把小玺印放到了最显著的位置,数量上有30多枚,占整本印集(100枚)足足三分之一,在各印式中比重最大。《智者乐水》《笃信》《少孺》《可以正身》《少孺无恙》《气象万千入画中》《工者心苦》《青山千叠》《江山多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书无百日工》《樗斋》《天下事可无酒》《总相宜》《一半勾留是此湖》等小玺印为其代表作。这些小印取法三晋古玺,又不为所囿;借鉴了黄牧甫、李尹桑、易大厂(《如铁马秋风大散关》印)法乳,又不同于前贤之作,精工灵动,跳脱雅逸,可谓得古玺三昧。其基本特点如后:一是章法上大疏大密、格局宽博;二是字法配篆灵活、生动有致;三是线条遒劲,刚柔相济;四是刀法细切带冲,稳健峻利,其中的白文小玺更见刀法、线质表现的功力;五是边栏、四角、朱文印的外形都精心处理,变四方形为上宽下窄,四边、四角变化,略加残破,以求其变化和生动。综合以上几点,与其他一些印家的一些小玺印作相比,咏声小玺自有其特点。如果说别的印家多一分精整、遒劲的话,那么,咏声则多一分爽利和野逸。其小玺印的这种特色得到印界同行的首肯,在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中荣获三等奖。这可视为咏声篆刻的第二本色。

作品集中占比例次重的应该是满白文式印章了,大约有十七八枚。其中《乐且晏如》《郭克明印》《甄子豪》《石不能言最可人》《曾鑑》《百年三万六千场》《晋阳印社》《陈晓红印》《黄国娇子》《弋山西峙》《春申遗宅》《香山雅集》诸作可为此类印章之代表。论家以为这些作品主要源自汉印和赵撝叔,诚然不谬。但其间借鉴黟山派黄牧甫印艺亦多。《石不能言最可人》直接借鉴黟山《人生二字忧患始》一印之章法布列自不待言,其他如《黄国娇子》《弋山西峙》《香山雅集》等印章法、字法、留红、线条的疏密、粗细变化等,对黟山印艺元素的借鉴实多。在此基础上,咏声先生起码在以下三点上参以己意。一是分朱布白中“分朱”,有意地在字间界格上增加留红的面积,使印面在和谐中更加醒目。二是用刀上加强其猛利,有意留下刀痕,更加突出篆刻艺术刀法的趣味。三是一反黟山派不故为残破的主张,反而在本为俊整的满白文上稍挥铁笔,极有分寸地对边、角、印面略施残破,有的甚至如“蜻蜓点水”似的点到为止,的确使印面获得了或苍茫或生动的美感。这种有节制的残破手法,不同于“大写意”“铁绰板”似的挥运斧斤,以取得排山倒海之势;它更是咏声先生独运的匠心。这些表现手法自然就成为咏声篆刻的第三本色。

成功的篆刻家没有不重视刀法的,越是成熟老到的篆刻家越重视刀法。只是各自刀法的呈现方式和面貌不同,更要服从于篆刻家印艺的整体风格。唐咏声先生刀法意识显明,在精工典雅印风一路的印家中表现更为突出。除了如《安平太》《李一冉印》《仁者不忧》《一介教书匠》《游于艺》《思无邪》等印面较大,易于用冲刀、冲切兼施表现出显明的刀法外,即使如《笃信》《智者乐水》《少孺》《书无百日工》《张智永印》等小玺印,也都有明确的刀法呈现。咏声先生在印作中凸显其刀法,尤其在精雅的小玺印中同样凸显,不能不说是其印艺的又一本色。

边款艺术自文人篆刻印风形成以来,就是篆刻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印家一样,咏声先生印章边款大多为小楷单刀款。但其印作中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工者心苦》《书无百日工》《无心即散人》《天下事可无酒》等印作以甲骨文、金文、小篆、缪篆等入款,且讲究布局的形式构成,以及刀法对线条的表现。以这些文字入印,前人和其他印家也都有,但咏声先生的这些边款,尤其是几枚以甲文入款的作品,大抵形成了砖瓦石铭的古朴之趣。

咏声先生刻了不少圆朱文印和方直的细朱文印(不含小玺),大多都精雅娟秀,工稳精致。但其线条线质稍显简直、单薄,略欠遒厚、遒逸,似可作为异日境界进益的自励之处。是为陋见,与咏声先生共勉。

论及咏声先生之为人从业事艺,有以“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成语概之,余亦契之。但咏声先生也许相对内向一点,谈起艺事来或可滔滔不绝。此外,我还要加上一个“笃”字:笃信、笃志。即,咏声笃于志、敏于行、讷于言。若不笃于志,咏声先生如何能成为省级、市级的优秀教师?怎能成为具有自己印艺本色的篆刻家?若不笃于信,怎能成为上下左右的至爱亲朋?如何能成为南北远近的良师益友?

作者简介:

傅舟,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硕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