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受市委委派,市政协提案委综合科科长何勇到光山县十里镇担任镇党委副书记,专职负责脱贫攻坚工作。从此,他便与泥土打上交道,奋战在十里镇脱贫攻坚最前线,成为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迈开步子察民情

“姚寨村夏堂组陆文明,男,72岁,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2015年完成脱贫368户1634人,(2014年—2015年)2年合计脱贫513户2374人”……翻开何勇的一本本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了以上种种。

十里镇地处光山县北大门,距沪陕高速口2公里,离县城5公里,因其地理特点,贫富差距大,共有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950户3609人。何勇到十里镇时,该镇脱贫攻坚工作正处于“帮谁”“谁帮”的阶段。对他来说,“脱贫攻坚前期工作怎样,贫困户贫困到什么程度,帮扶责任人能力如何”等问题,皆是未知数。从2016年6月15日到镇当天下午开始,何勇便深入农户调查情况,不分昼夜地走村串户,历时数周走遍了全镇12个行政村,50多个居民组,100多家贫困户,入户记录密密麻麻堆积数本,靠着双腿和笔头扎实掌握了十里镇最基层、最真实的一线脱贫资料。这次走访,让何勇了解到十里脱贫任务主要集中在吴明村、姚寨村2个贫困村143户512人及8个非贫困村的285户699人身上。

杨湾村下湾组贫困户杨耀全一家住着老村部破败瓦房里,三间土屋用木板分开,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70多岁的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妻子和一对儿女是智障。唯一劳力杨耀全也患上白内障,家中丧失了一切经济来源。听到病床上杨母声泪俱下的哭诉,何勇心酸不已。“大娘,您放心,我一定想方设法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在走访中,每每见到贫困户家住窝棚、手挨屋檐、床铺稻草、无力谋生时,何勇就不断告诫自己,既来之则干之。肩上的担子越重,脚下的步子就越实,助力脱贫的决心从此屹立在何勇心中。

下定决心“摘穷帽”

为完善台账督查制度,何勇带领各“第一书记”、镇扶贫办同志组成10人小组,对全镇贫困户进行逐户验收,列出整改清单,亲力亲为起草情况通报,对4个工作消极、应付了事的村提出批评。历时半月余,将950户贫困户档案全部电子录入并打印归档。2016年8月中旬,再次对档案逐户验收,实现台账精准。

为调动全镇干部和帮扶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何勇多次组织第一书记、村支书、相关企业,赴文殊乡东岳村、方洼村、金合欢林茶专业合作社以及寨河镇段寨村,学习兄弟单位台账资料整理和企业帮扶先进做法、成功经验,让大家开阔了眼界,认识了差距,找到了目标,增强了压力。

扶贫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如何使其实现常态化和动态管理?完善巡查通报制度才是关键。想到这里,何勇建议镇里成立了4个巡查组,由镇党委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采取推磨式,每组巡查3个村,每半月对全镇4个贫困村、8个非贫困村建档立卡、政策兜底、低保认定、易地搬迁、产业帮扶等工作,开展专项巡查。最终,巡查结果以红头文件和镇脱贫攻坚微信平台通报全镇,好的受表扬,差的挨批评,在全镇形成了比进度、比精准、比质量的扶贫氛围。

为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所在单位强大后盾作用,何勇主动邀请镇领导多次走访第一书记单位“一把手”,向他们报告镇脱贫攻坚工作进度、第一书记履职情况,邀请其来镇检查指导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曙霞、市司法局局长雷丽萍、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樊太明等6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所在的单位“一把手”,都被邀请到镇里,为第一书记所帮扶村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千方百计增实效

光山县是花木之乡,如何让产业扶贫真正惠农,何勇走访辖区40多个民营企业,先后促成了一批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中。省级龙头企业四方植物油公司由原来帮扶25家贫困户增至47户;群力化纤公司准备吸纳贫困户用工200人以上;和谐苗木、俊山园林等专业合作社也主动与驻地贫困村对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解决贫困户就业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为争取组织支持,何勇及时向市政协党组汇报挂职扶贫攻坚工作情况,并邀请市政协领导来十里镇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7月,市政协副主席周冀荣带着慰问金,冒雨看望慰问了十里镇的3名困难老党员,让全镇上下感觉到市政协党组的温暖。市政协副主席、驻光山扶贫工作总队长霍勇,副主席周保林等领导多次深入十里贫困村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扶贫须扶智,为指导贫困村的花木种植和农产品养殖工作,何勇多次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主动联系市农林学院,邀请农林水方面专家来十里镇姚寨村,为合作社和贫困户现场讲解种植、养殖技术。脱贫致富,教育是关键。为调动辖区企业参与脱贫工作,何勇走访20余家企业,调动十里商会的积极性,组织开展2016“圆梦计划”助学金发放仪式,帮扶贫困学生66人,发放助学金3.2万元。十里镇计划在10年内资助600名贫困学子,以激励他们早日成才,回报社会。

2016年,在何勇的带动和感染下,十里镇干部群众思路清了、视野宽了、方向明了、干劲大了,大家心往脱贫想,劲儿往脱贫使,对2017年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充满了信心。

□本报记者 张 勇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