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征
一座城市是否具备“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外部环境,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不仅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尺度,而且无时无刻不在考量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其中,作为惠民的现实之需、深化改革的破题之举,浉河区五里墩街道今年把推进背街小巷环卫作业市场化作为重中之重,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努力建立起“市场化、全覆盖、高标准”的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规范化管理的模式。这种“里”“面”兼顾的做法,值得称道!
多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保洁面积的增长,垃圾总量的激增,垃圾种类的多样,无疑加大了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及机械作业的压力,而且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或习惯,环卫服务市场相对封闭,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不利于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与各地一样,我市城市街道环卫工作存在机制不够顺、层次不统一、覆盖不够宽、水平不够高,且职责交叉又重复问题,尤其是城郊接合部因责任不清,易出现卫生死角、垃圾随意倾倒现象,致使环卫作业质量难以实现质的突破与提升。这也是街道社区背街小巷区域环境卫生状况饱受市民诟病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负责辖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协助有关部门抓好环境卫生工作,则是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的重要职责之一。但是,囿于机制体制、经费投入、管理权限等因素,在背街小巷区域环境卫生保洁上,街道这级组织往往心有余、力不足。令人欣慰的是,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大背景下,五里墩街道着眼于惠民的现实之需、落脚于深化改革的破题之举,改革传统的街道社区环卫管理模式,“里”“面”兼顾推进背街小巷环卫作业市场化之举,让环境卫生在市场化中找好“管”的方式、用好“干”的能力,让辖区广大居民在不断改善的城市环境中获得改革创新的最新成果,就十分难能可贵!
市场化的目标是理顺政府与社会、企业、市场的关系,只有推进环卫管理运行机制产业化,管理经营方式多样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既减轻政府负担,又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运转高效的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实现市场机制对街道社区背街小巷环卫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最终提升城市环卫管理水平。同时,必须完善城市管理联合执法机制,协调有关各方力量,统筹治理工地渣土、水泥搅拌、砂石料场等路面污染源头,尽量减少环卫市场化作业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环卫作业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