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 白国龙 姜潇)“火星探测任务在方案上没有‘卡脖子’的难点。”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星探测器系统顾问叶培建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目前进展顺利。

作为深空探测中的“重磅”任务,我国首次火星全球遥感与区域巡视探测任务已于2016年1月正式立项,计划于2020年七八月间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火星探测器巡航飞行约7个月后被火星捕获,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介绍,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将绕火星进行大椭圆轨道飞行并对火星进行全球观测。探测器将搭载用于火星全球遥感的相机、探测火星地下浅层结构的雷达等13台科学载荷,对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进行探测。

“在综合考虑了火星地形地貌、气候和光照等条件后,初步在火星的北纬25度选定两个备选的着陆点。”叶培建说,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气动外形减速、降落伞减速和反推发动机动力减速,最后下降着陆在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始火星表面巡视探测。

他说,为了确保着陆巡视器顺利着陆,需要进行一些工程验证,包括专门发射火箭来验证直径达16米的降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