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鼎 刘翔 王凌云

在许多人的眼中,“信阳红”常常是价高不可攀的,普通消费者喝不起。然而,在信阳,有人正做着普通老百姓能喝得起的“信阳红”。

在浉河区吴家店十八口水库附近有一个不起眼的茶叶加工厂,每年有将近4万斤红茶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远至内蒙古、新疆、广州等地的茶叶批发市场,近有省内及信阳本地茶叶经销商从这里进货。

“我们的原料就是产自吴家店镇十八口水库附近几个村的本土茶,采用的是祁门红茶传统工艺进行加工。”浉河区政协委员、信阳十八口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君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红茶实际更注重工艺和流程,它贮存简单,用料广泛,能充分利用当地生长的春、夏、秋季节的茶,在市场占有率上优势明显。戴君的企业就是根据当地的茶叶生长周期和季节性,采用红茶加工技术,制作出各种档次的“信阳红”。价位和口感虽有差异,但品质有保证,弥补了毛尖茶制作原料季节性限制,大大解决了当地茶叶生长浪费的问题,为吴家店镇湖塘村、河头村等附近五个村的村民带来了一笔额外收入。

“村民可以就近采摘,纯天然的野山茶我们也收购,只要肯付出劳力,村民到我这里就能挣到钱。”戴君告诉记者,省去了种植成本的青叶,只剩人工采摘费,收购价格不高,加之,制作工艺成熟,制作成本得以降低,这就为生产出平价红茶提供了诸多前提。

薄利多销,市场为王,“十八口”信阳红渐渐打开了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