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翔 孟磊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市民出外吃饭就餐的次数越来越多,而在这些火爆的餐饮消费背后是让人痛心的浪费现象。针对这些浪费现象,为了让更多市民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反对铺张浪费,促进理性消费,近日,本报连续推出《餐桌浪费不容小觑》、《如此浪费原因何在》治理餐桌浪费系列报道后,引起广大市民热议。

对于餐桌上的浪费现象,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大部分市民表示,都遇到过不同程度的餐桌浪费现象。市民李先生称,“请朋友吃饭,肯定不可能太寒酸,有时会多点一些菜,吃不完的饭菜碍于面子也就不会打包。”李先生称,朋友之间聚餐吃完饭是否会打包,关键还要看主家与客人之间的熟识程度,如若都是熟人,饭后打包也无碍。在这些餐桌浪费现象的背后,一些市民表示,吃完饭之所以不打包,是因为觉得公共场合的饭菜不卫生。也有市民表示,在饭店请人吃饭,菜点少了丢面子,点多了吃不完又浪费。“应该怎样点才能恰到好处,饭店服务员心里最有数。客人点菜的时候,服务员应主动提醒客人点菜的数量,这样就算饭菜不够吃了,也不会让请客的人丢面子。结账时服务员也应主动提醒客人打包,这样也可以避免浪费。”

据沿河路某饭店负责人郭先生介绍,饭店消费类型一般是家庭聚餐、婚礼喜宴、朋友请客和公务招待几种,这其中家庭聚餐浪费最少,婚礼喜宴和公务招待浪费最大。郭先生称,家庭聚餐时点菜都会很理性,不会点太多,吃不完的菜也会打包;而朋友聚会,餐桌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年轻人在一起吃饭,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如果餐桌上有女同志来赴宴,饭菜吃不完基本上都会打包;如果餐桌上都是男同志,很少会有打包的现象;如果是因为公务招待吃饭的,很少会有人打包。”郭先生说:“婚礼喜宴一般只有主家才会有饭菜打包的习惯,但是由于婚宴一般都是十几桌,甚至几十桌,主家根本就不可能把全部的饭菜都打包带走,带回家放在冰箱里也不现实。还有公款消费,花的不是自己的钱,点的菜自然就多,吃完之后又碍于面子,没有人打包,所以浪费最为严重。”

珍惜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汉书郦食其传》中说的“民以食为天”,就是告诉老百姓粮食是人生存的必需品,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珍惜粮食;唐朝李坤的《悯农》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样是告诫粮食的来之不易。对于减少餐桌浪费,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的归先生表示,杜绝餐桌浪费,关键还是要养成节约习惯。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普通饭馆一桌饭菜至少会剩下10%甚至更多,一家餐馆平均每天倒掉50公斤饭菜,全国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费就可能高达600亿元。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武维华十年前对大中小三类城市2700桌不同规模剩余饭菜作过统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一年餐饮浪费至少浪费了2亿人一年的粮食。

目前,全社会都在积极呼吁避免餐桌浪费,提倡文明就餐,树立餐饮新风尚。中国烹饪协会曾发出“倡导适量点菜,推行小份菜碟,科学健康就餐”的倡议,并从餐饮企业自律和理性消费的角度剖析了餐桌浪费的原因,从社会、市场等行业层面来提出对策,目的就是杜绝浪费。当然杜绝浪费不是光靠某一个部门和行业就能做到的,需要全社会共同来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治理。只有让大家都不敢浪费、不愿浪费,到最后人人都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餐桌浪费现象就肯定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