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晶
“伸手要钱”“输血”只能解一时之困。于困境中产生我要脱贫的动力,精神上不再有贫困的帽子,物质上达到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两方面同时脱贫方能算得上真正地扶起、站稳、走好。要达到这种效果,扶贫必扶智。
智是判断选择的能力。智本不缺。科学研究发现,多数人的智商处于平均水平,也就是相差无几。虽然从榆木疙瘩变天才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开窍”了就能和别人一样致富。令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的不是他的智商,而是他耽于玩乐。贫困户要有“智”,就是要让他们认清自家现状,判断差距,穷极思变,不再安于贫困、因循守旧。
智是不断改变的。扶智,就要增加他们的“智”。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智慧的表现是有经验、聪明,这都不是白来的。唯有在改造脱贫的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得到。扶智的过程,也是让贫困户们认识到月有阴晴圆缺、事有成功失败的过程。面对一时的贫困,借助外来的帮助终究有限,脱贫只有自己“动脑”,自己“勤干”,才能“学聪明”,奔小康。
要拔穷根必扶智。创造财富离不开智慧。帮助贫困户找到方法、树立信心、有了主动性是扶智,把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是扶智,创造教育培训的机会是扶智,好项目好政策落户农村也是扶智。只有扶智,才能让穷了一代的人不再穷第二代,让他们的生活有了长久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