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幼家境贫寒的光山人陈锋体会最深。父母常年在外务工, 12岁时他就开始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上学之余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瘫痪在床的奶奶,以及妹妹的日常生活。

1994年,年仅16岁的陈锋跟随父母外出开设羽绒服定制店,从此与羽绒服装结缘。他从画线、裁剪学起,一丝不苟,孜孜不倦。由于勤奋加上悟性好,几年下来,他逐步成长为一个技术娴熟的裁缝师傅。三年后,他决定离开父母独立开店,先后把羽绒服定制店开到天津、山东等地。一年一个台阶,多年的打拼给陈锋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一个埋藏在心中的梦想开始躁动——一定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羽绒品牌!

光山县羽绒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势头强劲,从业人员达15万人,主要以开设低端羽绒服定制店模式经营。在外经营多年、见过世面的陈锋深知,要想发展好这一传统产业,就必须追逐时尚、顺应潮流,走品牌之路。

“我要改变这种低端运行模式,做光山羽绒产业走向中高端市场的引领者!”

说干就干,陈锋果断成立光山县寒诗羽服饰有限公司,开始了自主创新之路。为了学习江浙服装生产、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公司成立伊始,他将生产和研发基地设在江苏常熟,通过不断学习,形成一套完整和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司从生产经营羽绒服衣皮(半成品)做起,在同行业内率先提出羽绒服“九成品(衣皮)”理念,并把羽绒服衣皮产品从半成品工艺研发提升至九成品。

2011年,公司组织举办了光山县有史以来第一场羽绒产品发布会;2012年,在“中国·光山2012羽绒服展销会”上,展示出自主研发的上百款时尚羽绒服,“寒诗羽”品牌一经推出,就受到商家热捧,当年实现销售羽绒服衣皮21万件,产值达3000多万元,取得骄人的销售业绩。但由于盲目贪大造成产能过剩,库存太多,当年实际亏损500多万元。赔了却赢得市场好口碑,由于产品的新颖时尚,“寒诗羽”品牌2012年、2013年分别实现签约大区代理40多个和70多个,代理商遍布半个中国。

2013年年初, 在公司发展初具规模后,陈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毅然把公司从江苏迁回光山,在光山官渡河产业集聚区建厂,并把公司更名为“光山寒羽尚服饰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光山县羽绒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业务从原来的只生产、销售羽绒服衣皮,延伸出现在的多元化羽绒服品牌运营、电子商务在线销售、电商网销供货、品牌贴牌生产等业务。近三年,公司产值突破两亿元。

近年来,“寒羽尚”品牌及企业先后获得“河南羽绒服十大品牌”“河南服装诚信大奖”“河南服装品牌大奖”“河南巧媳妇工程示范企业”“河南服装加工诚信企业”“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陈锋本人也先后被授予“河南服装十大青年企业家”“信阳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个人事业成功的陈锋,一直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和公益事业。公司自投产以来,在用工方面一直坚持优先录用农村贫困人口、留守妇女和下岗职工,专门成立培训机构,免费为他们培训技术后再合理安排就业岗位。几年来,公司带动社会就业300多人,人均增收3万多元。逢年过节,陈锋坚持看望一些五保户,“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孩子,更懂得农民的不易,只要能帮,我就尽力去帮。”

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经过几年的打拼,“寒羽尚”以其品位和时尚的标签在全国的羽绒服饰市场有了一席之地。近年来,在品牌战略引领下,光山羽绒产业风生水起,尤其是羽绒电商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助推了光山羽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我当年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下一步,我计划打造一个精英团队,让光山的羽绒产品走出河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让世界更多的人穿上‘信阳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