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晶晶

村民开会,默不吭声的老熊突然积极起来,主动跟旁边的贫困户黄占元搭话了:“你家是种白菜还是菠菜?”

老熊叫熊加喜,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田。他今年73岁,家里老伴有病,儿子在外打工,每年种田收入只够自己吃喝花销买药的。老熊平时最怕陪老伴去医院,他说:“去一次千把块,哪来那么多钱?”自建档立卡被列为贫困户后,他一直也不爱发言。但他心态一直很好,见人总是笑嘻嘻地,眼角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老熊的家是几十年的老房子,面积不大,家具不多,空阔的院子是三条狗和散养鸡撒欢儿的好地方。

老熊是一个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二郎村驻村的第一书记余飞说:“精准扶贫要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因为老熊是老党员,村里‘两委’班子首先想到先引导帮助他脱贫,然后依靠他的党员示范带动效应增强其他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可是,老熊觉得自己年纪已经那么大、老伴又有病,除了把几亩土地流转出去,再想不出其他办法了。

为了帮老熊脱贫,村里首先对照政策标准,帮助老熊申请了兜底政策保障,现在刚刚审批下来。紧接着,去年11月,村里又积极争取信阳富地燃气有限公司帮助贫困户援建蔬菜、食用菌种植大棚。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率先到老熊家里说明情况、征求意见,鼓励他在自家门口发展大棚作物种植。现在大棚已经建起来了,老熊觉得生活有了奔头。“大棚虽然不用自己出钱,但建好了可不能空棚。”老熊对记者说,“我跟别人问过,种了白菜已经出苗!”他家的大棚在一块两亩多的田里占了一大半,很是显眼。老熊珍惜机会,愣是紧赶慢赶种上了菜。记者去看时,已经满是绿莹莹的菜苗。

“棚建好了,地挖好了,菜也出苗了,以后准备卖菜吗?”记者问他。“我老了,天天去卖菜可不行,骑三轮车太危险了。”老熊说。可他不卖菜,哪里挣钱呢?还有,老熊会用好大棚吗?老熊的难题还是解决不了。

“不用你操心,”村里的支书曾凡利拍着老熊的肩膀说:“明年村里请专家来指导你在大棚里种木耳,不需要天天去集市卖,种好晒干一起去卖。收入肯定提高一大截。另外,你的大棚里没有土垄,不方便排水,后期还得再改改。”一边聊着,曾凡利一边给老熊比画着,让他了解怎么弄才科学。

如今,老熊大棚里的菜估计再有20来天就可以收了。这个新年,老熊不仅能吃上自家种的新鲜菜,还能赶上过年期间的集市卖菜挣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