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海 李浩

“上联是‘出外求财财到手’,下联是‘居家创业业兴隆’,横批‘迎春接福’。”2月7日下午,在光山县文殊乡方洼村村民盛宏其家门口,他正在读小学的女儿盛贝贝大声地给记者念她家的春联,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这是老师给俺家写的,爸妈都很喜欢。”

“对联说出了俺的心里话!”盛贝贝身旁的盛宏其感慨万千,“真没想到村里变化这么大,俺家门前的小路和菜园也被重新整修了,年前打工回来都快不认识了。俺现在是外出有钱挣,家里有人帮,是党的好政策和乡村干部的帮助让俺过上了好日子!”

“前些年日子过得真是苦,那时两个孩子都小,还经常生病,妻子智力有问题,一家四口人的吃喝拉撒全靠我一个人,不能走远,我只能在村里的茶园打工,收入很低,有时为了买药还得借钱……”老盛坦言,那段度日如年的日子让他一点也看不到希望。直到2015年,妻子的病情逐渐稳定,孩子的身体有了好转,老盛才稍稍松了口气,可一家人的生活仍在温饱线上徘徊。

正当一家老小为了生计一筹莫展时,2016年农历正月间,方洼村村支书李信远和副支书王至刚敲响了盛宏其的家门。“村里新搭建了务工信息平台,愿不愿意外出打工?”“老婆孩子不用担心,我们想办法给他们办低保和上学补助。”村干部的一席话让老盛动了心。“与其在家等靠要,不如外出闯一闯。”盛宏其说,李支书跟他说的这句话至今言犹在耳。

收拾行囊,告别家人。2016年农历正月十五刚过,经村里人介绍,盛宏其来到武汉一建筑工地打工,包吃包住,除去往返老家的车费和其他日常开销,老盛一年攒下了9000多元。不仅如此,村里还为老盛的女儿争取了每月200元的爱心企业捐款,加上土地流转租金和妻子的低保金,全家去年的收入约14000元。

更让盛宏其惊喜的是,2016年7月12日,光山县工商质监局驻方洼村第一书记徐开春组织局里志愿者给他家来了个“大改造”:房前的土路改造成红砖路,门前的杂草地变成菜园。“你看,大家都在帮助俺家,俺要多挣钱,孩子要好好学习,早点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这样才对得起他们呀!”盛宏其信心满满地说。

采访中,王至刚告诉记者,近年来,方洼村“两委”坚持“四议两公开”,在贫困户认定、易地搬迁、改善办学条件、种植养殖规划等方面,都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该村贫困户减少了120户409人。

今年过年回家,看到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得知已有贫困户通过养殖麻鸭、种植油茶而脱贫,盛宏其萌生了一个愿望:等外出打工挣够了钱,也参加乡里组织的培训班,学个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创业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