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年是脱贫攻坚首战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聚力精准扶贫,强力推进精准脱贫。2016年全市贫困人口中已有97365人实现脱贫,超额完成年度减贫任务。春节期间,本报记者在光山县采访时发现,许多脱贫户或即将脱贫的农户家中张贴的春联别具新意,春联内容不仅表达了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道出了他们感恩扶贫、决心脱贫的心声。为此,本报特推出“春联背后的脱贫故事”系列报道,将笔触与镜头对准脱贫群众,探访他们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记者 李浩 李海

2月8日,一夜风雪,收获后的黄土地覆盖着皑皑白雪。日上三竿,太阳照射出光芒,光山县晏河乡付店村村民王世绵家的门楼像涂上了一层金,门匾上“永铭党恩”4个字熠熠生辉。

与这横批一起的,还有一副春联:上联“花木向阳春光永驻”,下联“人民跟党福水长流”。

“真是党的政策好啊,让俺怎么感谢的了啊!”年过七旬的老汉握着记者的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恩。

“俺不多说,它会说话。”王世绵小心翼翼从柜子里“捧”出一个红本。打开王世绵的小红本:2016年,家里6亩绿茶收入3万多元;小儿子在县自来水厂务工,收入3万多元;村里又帮忙培育了2亩白茶,2018年开始收益……

“我这可不只是脱贫,还致富了!”76岁的王老汉一脸喜色。旁边的村第一书记吴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绿茶年年收,白茶价更高,丰产期更是可以达到70多年,王老汉可是彻底和贫困‘脱了钩’。”

让王老汉与贫困脱钩,可是费了村支“两委”不少心血。

老伴去世的早,王世绵又当爹又当娘,种二亩田,打几天工,还要养活三个儿子,日子过得艰难。屋漏偏逢连夜雨,两个儿子又出现了智力发育障碍,让王世绵总觉得生活没奔头儿,在村里人面前抬不起头。

2015年,村支部书记詹才刚敲开了王世绵家的门。“国家脱贫政策好,只要你愿意干,有什么困难村里帮你解决。”詹才刚的一席话,给王世绵吃了一颗定心丸。

说干就干,挖山、平整土地、种茶苗,村支“两委”将养护好的茶树交给王世绵,王世绵种植,获得经济效益。付店村165户贫困家庭,除去少数举家外出务工的外,95%的家庭都有茶园,而这些茶园均由村里免费开挖,无偿提供茶苗。通过发展茶叶种植、介绍务工、易地搬迁和金融扶贫,今年年底,付店村将摘掉“贫困帽”,实现整村脱贫。

“俺要坐车去北京,把茶叶送到北京给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3月16日,春茶上市,王世绵拿着自家种植的最好茶叶和一筐新鲜蔬菜找到了吴蕊。被劝回后,这位老汉不“甘心”,他用“脱贫致富奔小康,饮水思源报党恩”的对联换掉了中堂里的祖宗神位图。

“党的好政策让俺过上了好日子,年轻时没享福,老了享国家的福!”王世绵的话言犹在耳。这个年,付店村的村民们过得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