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迎春

在平桥区甘岸街道二郎村,有个80后的小伙子叫王善友,1岁多的时候妈妈离家出走,从此和爸爸相依为命。不幸的是,两年前,爸爸又因一场意外变得精神有些问题,也离家出走了,至今音讯全无……2015年,王善友家被二郎村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1月11日,记者见到了王善友,而今的他心情不错,因为他家就要脱贫啦!

王善友告诉记者,前几年,因为建房子、结婚,他借了六七万元的债,家里总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这两年,在村干部的鼓励和引导下,王善友在平桥建材港找了一份工作,每天白天出去干活,晚上回来照顾家里,这样每年可以增收六七千元。

“二郎村目前还有贫困户36户,141人。”市政府办公室驻二郎村第一书记余飞说,“市委书记乔新江作为扶贫村联系干部,经常挤出时间来村里指导扶贫工作,还专程给村里干部群众讲解党的扶贫政策,为村里脱贫攻坚工作出点子、找路子。”

“去年年初,帮扶领导送给我家两头小猪仔,养了一年后,前几天卖了5000多块钱。拿到钱后,我立即拿去还账了。”王善友告诉记者。

二郎村支部书记曾凡利说:“在第一书记余飞的帮助下,运用“银行+企业+农户”模式,银行为11户贫困户授信贷款,用款企业将给每户贫困户每年分红在3000元以上。”

“王善友今年在村里承包了20多亩地,一直想买旋耕机等农用机械,如果能借助珠江村镇银行的金融信贷支持,用低息贷款买机器设备,以后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种更多的地、产更多的粮、赚更多的钱了。” 余飞说。

临别前,王善友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村里已经将他家作为依托产业扶贫项目、入股繁高农业种植合作社的10户贫困户之一,并参与年底分红。到今年年底,他家的借款就还得差不多了,能彻底甩掉贫困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