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明大势才能谋大事,顺趋势才能干成事。

综观当前大势,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突出,构成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常态:我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集聚效应不强,民生保障能力不够强;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公共基础设施仍需提升等,需要我们认识到位、认清趋势、认真解决,保持信阳平稳较快的发展水平。

透过难点看优势。我市的经济发展平稳向好,奠定了“十三五”发展的坚实基础。过去的一年,我市始终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加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有新的良好态势。

认清大趋势,需要辩证看。去年以来,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下,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科学应对,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坚持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整体素质;坚持强基蓄势,厚植了发展基础支撑;坚持改革开放,增强了创新创业活力;坚持生态优先,提升了生态环境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夯实了人民幸福之基,由此形成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这种态势,就是我市增强信心,加快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弯道超车的大趋势。

顺应趋势显理性。2017年,从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的预期目标来看,是完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需要,是考虑到缩小差距上的需要,是考虑到提高质量的需要。确定这一预期目标,是一个与民生、就业相结合,与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增长速度。一言以蔽之,符合信阳实际。

符合实际就是最好的顺应趋势。审视我市发展大局,大好趋势包含优势和机遇,主要表现在:发展支撑牢固,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态势没有改变,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条件持续提升;发展潜力巨大,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巨大潜力;发展机遇难得,中央宏观政策保持连续稳定,必将给信阳带来更多利好。从战略机遇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原城市群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以及证监会出台的《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对信阳十分有利。从市场机遇看,企业产业转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融合发展,我市在若干领域将大有可为,能有作为。

应势而谋,因事而动,顺势而为。只要我们能够认清平稳向好的大趋势,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五次党代会各项部署,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就能主动出击,抢占先机,为“五个信阳”建设抢占新一轮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