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青云 通讯员 李家银 汪家阔 丁书峰

碧波荡漾,绿水环绕,微风拂过,南湾湖面泛起了涟漪。如今,信阳的山变得更绿了,水变得更清了,天变得更蓝了。这一个个变化,这一个个“清蓝绿”,与信阳市检察机关推出的“四项服务”工作密不可分。

2016年,信阳市检察机关以开展“四项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服务人大重点监督工作)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信阳唯美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各项检察工作也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肯定批示。

呵护碧水蓝天责无旁贷

2016年,信阳市检察机关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积极当好行政权力运行“环卫工”的角色,做到既“清洁源头”,严查项目审批中的贪腐窝案;又“整理河道”,积极查办工程监管、执法检查、违法处罚等行政权运行中的渎职犯罪。

为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市检察院建立“市院管总、县区联动”工作机制。该院以《信阳市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指导,健全联动协作机制,坚持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和信息员制度,充分利用“两法衔接平台”加强执法司法联动,要求各个县区院根据本地特点,选定服务重点,形成“一院一主题”的服务格局。

该院还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检察机构,统筹推进各县区院的服务工作,定期对各县区院选定的主题进行检查指导,对于各地群众反映强烈的破坏生态资源环境的突出问题,联合有关执法部门重点督办,集中治理。

“只为青山、碧水、绿树、蓝天,我们务必倾心倾情,不遗余力。”市检察院检察长郭国谦的话掷地有声。

立足职能贴心服务企业

“自从检察机关在产业集聚区设立工作站以来,企业扎根信阳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发展势头更猛了。”2016年4月,在信阳市检察机关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淮滨县麦德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阿木感慨地说。

像李阿木这样的外地企业家之所以纷至沓来,在信阳市投资兴业,除了我市特有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优势外,还要得益于他所说的检察工作站。

据了解,信阳检察机关在全市产业集聚区共设立11个工作室和服务站,与企业互派联络员376名,每个工作站确定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保证企业随时反映问题,百分之百答复诉求。

市检察院把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制定了《关于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加强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定人、定时、定案、包质量的“三定一包”办案制度等10余项工作制度,做到24小时联系电话畅通,刑事、民事、行政,侦查、起诉、审判,各方面、各环节事务均可受理。

如今,在检察机关的护航下,依托15个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信阳产业集群正在拔节速长、生机勃发。

“精准监督”促“精准扶贫”

信阳是革命老区,“十三五”期间,35.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需要脱贫,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信阳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切实服务扶贫攻坚工作,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保驾护航。

2016年6月份,潢川县检察院预防部门在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中,得到该县有关扶贫开发项目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反映。经过预防调查,初步掌握了该县农开办在管理项目资金过程中,向施工企业收取巨额“管理费”的事实。随后,对县农开办前后两任主任柳某、高某进行立案侦查。

2016年,信阳市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22件30人,其中,查办贪污贿赂案件15件22人,查办渎职侵权案件5件8人,为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郭国谦对记者说,信阳市检察机关将把“打蝇”的重点放在基层,发动和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犯罪,并对群众的举报、控告,开展精细化预防调查,确保案件线索“件件核实、件件落地”。

聚焦重点 主动服务

出山店水库工程是国务院决策实施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信阳市人大2016年重点监督工作项目内容。在服务出山店水库建设过程中,该院综合运用预防、打击、教育、监督等手段,防止假借水库之名破坏生态环境刑事犯罪的发生,监督市移民局和出山店建设管理局规范建设资金的使用,确保出山店水库建设万无一失。

此外,市检察院还围绕人大监督重点,在农业开发资金使用管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使用等领域开展了预防调查,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为更好履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强化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意识,市检察院制定了《配合人大重点工作同步开展预防调查的意见》《信阳市人民检察院2016年服务人大重点监督工作方案》。两级院每年根据市、县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事项,选取2至3项事关国计民生、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的监督事项,找准预防调查工作的切入点,确定选题后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立项,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批准意见,认真调查,为人大监督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党和政府重视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人民群众关注的目标走向哪里,我们监督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郭国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