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采访中,无论是与李女士还是赵应书通话,记者都多次被感动。
感动于舍己救人,是一种本能。当看到落水的小轩时,赵应书与刘顺星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会不会水,而是毫不犹豫地冲到冰面上。能在看见别人有危难时挺身而出,全然忘记自身安危,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真谛。
感动于不求回报,是一种奉献。外出务工,生活艰苦自不说,家里条件自然一般,眼瞅着要过年,事主给的几千元红包,完全可以让这个年过得更滋润一些。然而,在他们看来,拿了这回报,心里将会不安,做这样的事,就从没想过要报酬。
感动于一次奉献的是价值,多次奉献的是真善美。10多名信阳籍工人组成的务工队伍,几年来,救下6名落水人。仔细询问你会发现,每一次事件都惊心动魄。这是怎样一种精神,令每一次事件在他们眼里都那么平常呢!
感动于一次事件透出的满满正能量。在与李女士的交谈中,除了现场施救自己儿子的人,她曾多次提到寒风中等候的工人、将车里空调调到最大的司机、半夜告知化验报告的医生。在她眼中,每个人都给了她温暖。
感动于李女士怀着的一颗感恩之心。一袋熟食、一个红包,其实,李女士的侧重点只是那句看似简单的“谢谢”。采访中,李女士多次表示,希望赵应书、刘顺星的家乡人知道:他们是信阳好人,他们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