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宁
作为新县吴陈河镇杜洼村第一书记,冯德平主要围绕第一书记的四项职责,首先从抓党建入手,从硬件和软件上着力,争取单位的支持,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建好村级服务平台,让群众来了能办事、能办成事;以抓好“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为切入点,建强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干事创业。
怎样才能建强村党支部呢?第一书记应该带好头。在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中,冯德平一个组一个组地转,挨家挨户地访,一个人一个人地问,问他们家里有几口人、身体怎么样、都在干什么、家里有没有孩子上学等,每一家都要问得清清楚楚,然后记在本子上,生怕有半点遗漏。就这样,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全村的贫困户全部走访到,虽然很累,但他心里踏实。
刚到村里时,还有几个村民组的路没有硬化。一次,冯德平在岑洼组看望五保户,回村路上被岑大爷喊住了:“冯书记,咱门口的那条路啥时候能修呀?”这是岑大爷第三次问他,当时他只好笑着回答:“快了快了!”转身的那一刻,冯德平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村里的路修好。于是,冯德平多次向单位领导和镇里反映,积极争取县直相关单位和镇里支持。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冯德平先后为村里争取到“一事一议”、整村推进、国土整理、电网改造等项目,为村里硬化道路5.1公里,还整修水库1座、大塘32口,安装变压器2台、太阳能路灯20盏、垃圾桶30个。现在村里变化很大,群众都说好。
决战脱贫攻坚, 杜洼村该怎么办?开始的时候,冯德平和村两委都没有主意。这时候,冯德平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来了,镇里的负责人也来了,于是,他们将群众请到村里来,召开座谈会,现场听听大家的意见。经过几次反复研究讨论,最终意见统一了,思路也明确了。
如今的杜洼村,除了奇龙岭民俗文化园,还有近100亩的水产养殖业、存栏100多头的肉牛场、正在建设的龙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第一家社会化的养老会所,已经形成了民俗文化、乡村旅游、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优势互补、竞相争辉的良好态势,全村有93户贫困户通过领取租金或在园区、农场务工,每户每年净增收6000多元。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事一件。杜洼村有特困户16户、五保户6户,每次到他们家探望,看到他们一贫如洗的日子,冯德平都心生愧疚。为更好地帮助村里的特困户,冯德平主动要求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组织部机关干部分别与全村生活较为困难的51户贫困户结对。分别采取“一对二”或者“一对三”结对帮扶,部长、副部长、科室主任带头定期到他们家走访调研,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子女上学等难题30多件次。冯德平说:“虽然我们为贫困群众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面对质朴的群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暗自欣慰或沾沾自喜,相反,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