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已是初冬,一场小雪之后的天气一直尚好,二十六年前的几位同学相聚商城,去游览西河风景。我们溯河而上,一会儿行走在九曲回廊,一会儿踏上崎岖小道,冬日的西河有着别样的意韵,两岸的树上零星地点缀着几片黄叶,随时似有似无地落下一两片,似乎在向路人倾诉即将到来的又一次离别之情吧。

冬的萧疏,仍然掩饰不住我们短暂相聚的喜悦,边走边聊,回忆青春的无知,畅谈工作生活。行走间,突然一块巨石,和巨石上的一棵孤零零的大树撞入我们的眼帘,这棵树与四周其他的树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它生长的地方很特殊,生长在巨石中央,仿佛是直挺挺地插在那个巨大的石块上,这让我们悠闲的心猛地一颤,顿时眼眶中充满了泪水,我悲怆它的处境,感叹它的坚韧,更是仰慕它的智慧。想来应当是无情的山风吹落的一粒种子,把它送到这块石头上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它竟然找到了可以生长的缝隙,毅然地展开了自己的生命,它生命的无限张力,让那块巨石慢慢裂开,裂缝越来越大,将它的根牢牢地深入到整个石块中,又穿透石块,将又粗又壮的根伸向石外的远方,自己去寻找可能汲取的养分,朴实无华地生长起来。因为山石的贫瘠,它的树干显得坚韧而苍老,那伸张出来的枝条显露出了它的勃勃生机。我东张西望地打量起来,发现不远处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绝壁春秋”,细细一看,哦!这是一棵青檀,已经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了,它果然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继续往山上攀行,在一处观景台环顾四周。不远处有一洞穴,洞口似蛤蟆嘴,洞内有一个天然石阶,石阶上陈列着石凳、被子、碗等生活用品,洞门前垒有一堵石院墙。四周的树叶已经落尽,阳光洒满了洞口前的一块平台,这里是一个很好住处。据介绍这就是红军曾住过的十九号洞,是大别山红色娘子军~~~妇女排曾经居住的地方。我仿佛看到妇女排的战士们辗转战斗在大山深处,矫捷的身影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用灵活机动的办法对付敌人的“清剿”,她们东一枪,西一枪,机智地与敌人周旋,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牵制住敌人大批兵力。仿佛听到她们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乐观歌声:“天当被子地当床,野菜野果是食粮,牵着敌人满山转,金刚台斗争永不忘……”她们的斗争赢得了“金刚台红旗不倒”的英雄赞誉。据说金刚台上这样的洞穴有70多个,洞口大多十分隐蔽,有的以水帘为隐蔽,有的以树木为隐蔽,有的以山石为隐蔽,人住在里面可以看见外面,而外面根本看不见里面,正是这些天然洞穴,掩护和保存了革命力量,被后人亲切地称为“红军洞”。金刚台上的红军洞,记录着红军顽强拼搏的斗争历史。红军就像那棵古老的青檀树,成为金刚台上真正的“绝壁春秋”。

金刚台上那些有名的,还有那些无名的“绝壁春秋”,让人震撼,让人仰慕,让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