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加强

我父亲徐邦定,是河南省新县籍老红军。1975年病逝,遗体安葬在新县革命烈士陵园内。在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又一次回忆起父亲讲述的关于红军长征的一些故事。

长征途中,我父亲跟随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两翻雪山。这期间,我父亲就在红四军的特务连主要负责军需给养工作。

据我父亲讲,那时候,在军需物资给养的发放上,优先照顾新战士及战斗人员是惯例。每逢军需给养不够分配时,其他干部和后勤人员都自觉少领。

在第二次爬雪山时,部队的棉衣、棉被及鞋子的筹集非常困难,数量远不够发放。我父亲把棉衣、棉被和鞋子先发给最需要的干部战士后,就已发放一空了。只好再另想办法找些破旧棉絮衣物等,用针线连接缝补做棉被、打草鞋。废旧衣物被再次利用后,又继续发放下去,最后轮到自己就连破旧的也没有了。其中有两次他还是赤着脚,强忍着痛苦爬雪山、过草地的。

在第三次过草地之前,到达少数民族地区,因当地人烟稀少,空气稀薄,加之气候严寒,几万大军的食品需求量很大,筹粮工作更加困难。父亲和其他军需后勤人员,把筹购来的青稞麦,连夜炒熟磨成面粉,每人发一小袋,以便战士们在过草地途中充饥。大家的青稞面粉都发到位了,剩下的他们军需后勤人员每人只分得半小袋,但他们却没有丝毫怨言。

别看只有小半袋青稞面,我父亲还是省着吃,一路上挖点儿野菜煮面糊和大家一起分享。二十多天过去了,所有人的青稞面都吃完了,我父亲和另外几位军需后勤人员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面又交给连长、指导员,让炊事员煮野菜汤时掺入锅里,先分给伤病员吃,剩余的才是其他人员的。

当万般无奈时,我父亲把自己的公文包、手枪套、皮带用刺刀一点一点地割碎,放入锅里熬煮好给战士们充饥。军首长知道此事后,也非常感动。他下令把自己的战马宰杀了。在分吃马肉时,军首长给我父亲多分了一小坨,但是我父亲还是舍不得吃,又用刺刀切成小肉丁,撒入伤病员的野菜汤锅里去了。

那时,特务连因任务特殊,单独行动最多,特别辛苦。但是即使困难再大再多,广大指战员也自觉遵守各项纪律,绝不侵犯和损害群众一丝一毫的利益。父亲回忆说:“记得有一次,由我单独执行特殊任务,随身所带的干粮在路上早就吃完了,途中也没遇上当地老乡,更看不见村落,买不到吃的,实在是饥饿难忍,又要继续完成任务,就去路边群众的地里挖了两个红薯充饥。然后在那土窝里埋下两个铜币。那年代,在那种情况下,我们都是这样做的。”

解放初期,我父亲负责安徽省政府基建,在一次拨款时,上级多发给一麻袋钱币(旧币),当时并没有第二个人知情,他清查发现后,立即上交了。父亲离休后,举家离开合肥市返回新县时,安徽省党政军主要领导破例去火车站为他送行,并让人带上为他配发的很多家具。我父亲婉言谢绝,坚决让他们把东西全部卸下了火车,只带了自家的日常生活用品及换洗衣服……

晚年父亲去武汉治疗食道癌时,从不去找老战友关照住部队或地方招待所,而是自费住最便宜的旅店。父亲一生有很多机会可以为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创造好的条件,但他却始终廉洁自律,从来没去想也没去占国家的一点好处!我们兄弟姊妹八人中,没一人因沾了他的光而谋到好职位,都是靠自食其力生存。

回顾父亲的生命历程,我们深感老一辈革命者廉洁自律的高贵品质乃是宝贵精神财富,愿红军精神永远激励我们中华儿女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