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胡秀丽正在为老人量血压。 |
![]() |
图为胡秀丽和丈夫李自锋正在完善村民健康档案。 |
本报记者 曹新俊 袁 野 文/图
“真不知道该咋感谢胡医生,这么多年了,她不但给我俩免费看病,逢年过节还给我们买东西。去年给我们买了年货,这次给我们买了衣服。你们看看,这衣服多合身!”12月23日,在平桥区洋河镇周畈村,刚刚穿上村医胡秀丽所送棉衣的李家安、姚关英夫妻俩不停地向记者讲述胡医生的好。
李家安患有严重的肺心病,妻子姚关英患有侏儒症,养女出嫁后就杳无音信,夫妻俩的生活一下陷入困顿。得知他俩的情况后,当上村医不久的胡秀丽就开始关心、帮助他们,不但免费为他俩看病、送药,还时常在经济上接济他们,至今已经20多年了。
今年48岁的胡秀丽已经当了25年的村医。25年间,她走村串户,诊治过许多像李家安、姚关英这样的贫困患者。每一次遇到,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近日,记者来到平桥区洋河镇周畈村,紧随胡秀丽行医的脚步,去聆听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
“多亏了她,我才能好好活着”
12月17日,大山头村84岁的村民陈心保像往常一样来到胡秀丽的村卫生室看病。经过一番诊治后,胡秀丽给他开了药,并叮嘱他:“你这是支气管炎犯了,这个病就怕冷,要多穿点衣服。你自己一个人住,千万注意不能冻着,要不然很容易再犯。这是药,你先拿着吃,过几天,我再去你家瞧瞧,别再跑来跑去了。”
12月24日,胡秀丽如约来到陈心保家里。“你这支气管炎好多了,没啥大碍了。”仔细为陈心保检查后,胡秀丽拿出一件新棉衣说,“试试这件棉衣,看看合身不?以后就穿这件吧,又厚又暖和,对你的支气管炎有好处。”
“胡医生真比亲闺女还亲,这都15年了,每次看病、拿药都不要钱,还经常给我买东西。多亏了她,我才能好好活着。”陈心保告诉记者,2001年,他突然得了脑溢血,躺在床上,动也动不了,以为再也起不来了。“当时,家里穷,去医院根本不敢想,小女儿就去请胡秀丽。没想到,胡秀丽和爱人李自锋知道后,立即骑着摩托车来给我看病。那时候,村里还没修水泥路,遇到下雨天,他们就背着药箱走田里的小路来我家。这一看就是半个多月,不管啥天气,每天他们都准点来。他们看得很好,后来我慢慢能动了,也能下床走路了。”
“2001年,我和自锋第一次去他家看病,感觉他实在太可怜了。大女儿智力有缺陷,出嫁后就很少回,小女儿和女婿常年在外打工,根本照顾不了他。他就一个人住,房子破破烂烂的。”胡秀丽说,农村的困难群众,好多是因病致贫、返贫,他们很可怜,很需要关心和温暖。那次看病,她没收陈心保医药费,而且在之后的15年里,为陈心保看病都是免费的。
正是因为有了胡秀丽15年的无私帮助,如今的陈心保,虽已84岁高龄,却越活越健康。“你们看看,我在家没事捡点柴火、种个菜、养几只下蛋鸡,日子多好啊!”陈心保告诉记者。
“是她的鼓励,让我们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自锋,刚才正阳县的徐胜先打电话托咱们给他卖羊。去年,咱们帮他卖得少,这次可得好好琢磨下,帮他多卖几只。”12月23日一大早,胡秀丽就和丈夫李自锋商量着怎么帮徐胜先卖羊。
一个村医,怎么又当起了“羊贩”?这一切都要从2013年说起。
2013年5月,已经患肾炎2年的徐胜先专程来到周畈村求治。“之前,我在郑州看病,断断续续看了1年多,钱花光了,病却没一点起色,还越来越重。媳妇陪护期间查出了乳腺癌,我俩很绝望,都给小儿子联系好了收养人。后来,听说平桥周畈村的村医能治肾病,我就抱着最后的希望来瞧瞧。胡医生除了减免了大部分医药费,还经常和我谈心,讲故事,我慢慢乐观起来,再加上胡医生的治疗,这病也慢慢转好,现在能干点轻活了。更让我没想不到的是,我的好心态也让媳妇变得乐观了,她的乳腺癌也痊愈了。可以说,这些改变都是因为胡医生,是她的鼓励,让我们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电话中徐胜先几度哽咽。
病情好转后的徐胜先不等不靠,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去赚钱。于是,他琢磨起了养羊。由于是刚养羊,不知道行情,好养不好卖,可把他愁死了。“我想着胡医生经常帮人看病,认识的人多,就想请她帮忙卖几只羊。没想到她当时就答应了,还很快就卖出去了。这次,因为养的羊多,所以还想请胡医生再帮个忙,多卖几只。”电话中的徐胜先有些不好意思。
“心态对于病人很重要。有时候,一些关心、帮助,比打针、吃药还有效果。”胡秀丽说,她在治病过程中经常和病人交心、谈心,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徐胜先的励志故事成了弘扬正气的典范,先后被驻马店电视台、正阳电视台报道过。
“仁心,本就是我们医者的分内事”
胡秀丽第一次肩背药箱走村串户时,是在1991年,那时她刚刚从卫校毕业。25年风霜雨雪,她执着地行走于田间地头、农户村舍,为乡亲们把脉诊疗。25年间,村民没见过胡秀丽有任何怨言,见到的只是她背着药箱走村入户的忙碌身影。谈及这么多年的苦与累、辛与酸,她看得很淡:“这些没什么伟大的,仁心,本就是我们医者的分内事。”
胡秀丽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1991年夏天,正在自家收麦子的胡秀丽出急诊。病人因为口渴,喝了稻田的水,得了急性腹泻。了解情况后,胡秀丽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背着药箱,走了5里多路来到病人家中进行救治,直到病人脱离危险后才离开,并再三嘱咐他要讲究卫生。而这次出诊,正遇上冰雹,她家原本可以收割完的麦穗全被冰雹砸掉。“当时,我大哭了一场,因为那些麦子是我家半年的口粮和公粮。可再想想,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心里也就没那么难受了。”胡秀丽告诉记者,她很快就走出这次打击的阴影,继续背起药箱为乡亲看病。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胡秀丽义无反顾地坚守在第一线,为外出返乡人员检查身体、测量体温,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为保一方平安作出了很大贡献。2008年,手足口病爆发时,她一面向村民宣传防治知识,一面摸排疫情,确保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新农合实施后,胡秀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尽量使用目录内药品和小处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每位患者平均节省费用5.2元,而她的收入则减少了近万元。
新医改实施后,胡秀丽主动承担了试点工作,率先建立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当时,想想这个档案对村民来说确实是个好事,就给揽了下来,可没想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这么难。”胡秀丽向记者介绍,“许多村民对这个新鲜事物不了解也不理解,不是太配合,碰到这种情况,我就向他们宣传新医改的政策。还有许多村民外出务工,不容易碰到,我就打电话一个个核实。一个多月下来,我把全村2773人的基本信息和家庭信息都采集完了,还完成了电子信息的录入工作。”每隔一段时间,胡秀丽都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更新完善。此外,她还为196位高血压病人、22位糖尿病人、165名65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完善的健康体检信息,每年免费为他们体检一次,每季度进行一次回访。
“前段时间,省十次党代会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都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原,其中提到‘以基层为重点,要把以农村为重点扩展到城乡整个基层,把各种卫生与健康资源更多引向基层,增强基层防病治病能力’‘发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这让我很感动。”胡秀丽说,“有了这么好的政策,我这个小小的村医可得加把劲了,好为乡亲们多干点事了。”
25年村医路,对于胡秀丽来说,只是一个中点,而不是终点。她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将继续坚守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为村民的健康献一份仁爱之心,为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健康信阳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