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然

红白喜事、贺寿乔迁,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在鞭炮声中,大家随个份子,是我们许多地区常见的民俗现象。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办节庆中图面子、讲排场、比谁更阔气,使得传统的民俗风气失掉了本义,变成了铺张浪费的借口,实在是有失民风的文明要义,很不可取。

节俭喜庆,既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减少粮食的浪费;少买少放烟花爆竹,既能减少开支,又能减轻环境污染。这些浅显的道理,绝大部分群众都懂,但为什么近年来大操大办却越演越烈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人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私事、无关大局的“小事”,认为个人宴请“风光”一点,又不会造成全球饥荒;多放点烟花爆竹“热闹”一下,也不至于将整个天空污染。其结果是人人如此想,个个都不约束自己毫无节制地做,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社会顽疾。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至个人,大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防微杜渐,终会严重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如今,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而铺张浪费等看似无关痛痒的一些社会顽疾,正日益侵袭着我们社会肌体的健康,成为影响中国全面健康发展的隐忧。为此,中央审时度势,针对全国普遍存在的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发出了移风易俗的“动员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经常说“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这点明做好移风易俗关键点的所在,就是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带引领作用。

东汉学者班固说:“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充分说明为政者对社会风气改变提升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要想使民风民俗得到积极转变,政风政德必须起到带动示范作用。中央推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会风气有了很大提升。可见,移风易俗不仅是靠抓改变的,更是靠带动引领来实现的。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人人积极参与,个个从我做起,勤俭节约等良好的社会风气,必将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风潮,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