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宁 马迎春)12月26日,《方志馆建设标准》暨《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来自全国地方志、博物馆、图书馆、建筑行业和信息化等方面的专家齐聚一堂,对《方志馆建设标准》和《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进行研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冀祥德、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万旭以及我市领导刘国栋、张明春等出席研讨会。
市委副书记刘国栋在致辞中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把会址选在信阳,既是对我市史志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市的充分信任和极大的鞭策与鼓舞,研讨会的成果,必将在中国的史志事业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国栋说,信阳有着优秀的编史修志传统和丰硕的当代史志成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史志工作,把史志事业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工程,认真落实好“一纳入、八到位”要求,为修志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舆论环境。我市修志工作二轮续志任务基本完成,编纂出版了9部志书。乡镇志编纂实现突破,已出版5部乡镇志。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每年编辑10部年鉴,公开出版率达100%。我市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地方志”平台,提高方志服务的时效性、普及性,以独立建网站或链接在同级政府网的方式,建立地情资源宣传阵地,实现地情资源共享。并在全省首创编制了《信阳市志》视频版,登载在信阳市情网上,丰富了地情服务手段。希望能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推动信阳史志事业新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精品佳志,充分发挥史志工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冀祥德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方志馆建设作为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方志馆数量不断增加,馆藏资源不断丰富,地情展览各具特色,数字方志馆建设开始起步,编研能力逐步提升,教育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各级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并大力宣传方志馆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作用,把方志馆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整合各级方志馆力量,吸收借鉴其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经验,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方志馆建设与发展之路。
据了解,《方志馆建设标准》和《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两个文件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并多次征求意见和修订。研讨会旨在广泛征求多方意见,进一步提高两个文件的质量,争取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实施,发挥其在各级方志馆和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