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鄢有生 董新凤)近日,平桥区法院召开执行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向与会媒体介绍了一年来执行工作总体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河南法制报》《信阳日报》《信阳晚报》、平桥电视台、信阳长安网等省市媒体应邀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澄清“家底”,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今年3月份,该院对执行案件进行了认真排查摸底,特别是对长期未结案件、已报结实际未结案件、涉执信访案件以及特殊主体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进行了重点排查,将执行不能和能够执行的案件分门别类进行登记,把每一件案件的责任落实到具体执行干警。
以专项活动为切入点,着力强化重点案件执行。今年以来,该院积极组织开展了“超六个月未结执行案件”和“终本”案件专项活动,结合工作实际,严格按照专项活动的要求和目标,切实进行了活动所要求的案件清理排查,建立六个月审限内结案的长效机制,让上报和清理超期未结案件成为常态。加大拒执犯罪的打击力度,主动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联系,加强协调配合,联合出台了《依法打击涉执犯罪等有关问题的联动意见》,形成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目前,共移送公安机关拒执罪案件12件,已审理6件,作出判决5件,自诉追究拒执罪2人,实施司法拘留67人次,促使15名“老赖”主动履行义务,达到惩处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公开力度,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老赖”,全部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统一在省、市、区相关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布。今年以来,共发布失信自然人1721名、企业法人136名,有力地震慑和警示了被执行人,促使89起案件顺利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序推进司法网拍工作,今年以来,共上传拍品25件次,标的额410余万元,在“百日执行风暴”专项活动中,共执结136起案件,执行到位标的金额2571万元,召开集中兑现会一次,兑现金额1300余万元。
以创新机制为着力点,规范执行权运行。为切实解决立案、审判、执行环节配合不畅,影响执行的问题,该院不断完善立、审、执配合机制,在立案环节,要求必须充分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明示诉讼风险,积极引导当事人依法行使追加诉讼主体、申请财产保全等权利。在审理环节,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要求必须及时采取相应诉讼保全措施,加大调解力度,促进诉讼调解的即时清结,力争实现案结事了。制定了《关于执行权配置有关规定》等制度,加强对执行案件的归口管理,科学界定执行审查权和执行实施权,推进执裁分离。进一步完善执行案件、执行异议、复议案件的办案流程,使执行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每个环节都受到分权机制的制约。建立健全执行监督制约机制,坚持重大事项合议制度,打破一个人负责到底的传统执行模式,强化对执行工作的动态管理,对执行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进行风险防范,统一执行文书格式,严格层级审批程序,防止私自收费和私自截留执行款物等违法违纪行为。
以队伍建设为基本点,夯实基础性保障,全面提升执行工作能力。为把执行队伍做大做强,该院今年通过“抽硬人、硬抽人”的方式,把4名优秀干警充实到执行队伍,另聘用司法辅助人员5名,执行局现有人员26人。在装备和物资保障方面上,平桥法院为执行局配置办公室6间,其中执行指挥中心1间,查控室1间,并配备了专门的查控员,执行指挥中心、查控室等建设均是目前最优设备。另配备警车3辆,执法记录仪16个,单兵指挥设备2个。在政治思想教育上,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进一步加强执行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将学习培训作为提升队伍司法能力的基础性工程,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多次组织执行干警进行专题学习培训。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上廉政教育课等方式,加强队伍廉政建设,做到警钟长鸣,筑牢思想防线。
以完善机制为着力点,助力解决执行难题。在具体的执行工作中,该院执行局不断完善和创新执行机制,做到细化节点管理。执行案件立案后,由综合科分批次在5日内统一制作、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风险告知书等,并对所有被执行人银行账号存款在办案前进行普查,及时将反馈结果通知案件承办人,最大限度为案件承办人提供办案线索。实行优先执行,对涉及赡养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工伤、医疗事故、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等6类案件,因追索抚养费、赡养费、人身伤害赔偿金、劳动报酬且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以及农民工、失业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6种群体,做到优先立案、优先执行,达到“有求必应、应救必救、救必有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