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占群

对于大部分信阳人来说,国酒茅台的创始人是河南息县人,这个话题还是很陌生。

大家都知道,茅台酒的前身是“赖茅”酒,赖茅酒的前身是“茅台烧春坊”,茅台烧春坊的创始人是赖正衡,赖正衡的祖籍是息县包信镇。

那么,这个赖正衡是怎么从息县包信镇跑到贵州仁怀茅台镇去造酒的?从《左传·昭公》《后汉书·郡国志》《通典》中,可以略知一二。

先从姓氏起源说起。商末年间,纣王昏庸无道,民不聊生。武王命弟诗叔颖率众诸侯起兵伐纣,功成后,周朝建立。武王念弟叔颖灭商建国有功,赐为子爵,并封叔颖所居地(今河南息县包信镇)为赖国,史称赖子国。古赖国建于公元前1122年,后赖为楚所灭。木本水源,国人怀念故土,以国为姓,尊叔颖为赖氏始祖,即赖氏起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赖国被灭后,部分赖氏遗民为了逃脱战争劫难,改姓罗、傅,因此赖、罗、傅三姓同宗同源。

再看四次迁徙。据《左传》卷十(昭公)载:“(楚)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王问诸椒举,对曰:‘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赖国子孙迁鄢陵后以国为姓,在颍川郡形成了赖氏的第一个郡族。赖国被灭后,其遗民除部分迁居鄢地以外,还有部分散居于今河南省以外的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为赖氏继迁拓展了一条先河之道。

公元375年,赖氏后裔庄公任处州府太守,加崇政班御史,见松阳(今浙江境内)山水秀美,率家人由颍川迁居松阳。公元398年晋安帝御笔赐之“松阳郡”。

叔颖公六十世孙硕公(仲方),官任大常侍少卿,公元453年,时遇世乱,辞官偕弟毅迁南康郡之揭阳(今赣州),隐居宜黄界之桴源,在此分派已繁,这是赖氏进入大发展的鼎盛时期。

北宋末年,金相继向南入侵,宋高宗南渡,赖氏裔孙向福建西部、南部,广东东部、北部进行了第四次迁徙。明朝年间赖氏后裔由福建西部、南部迁入广东东部、中东部、北部及沿海一带。清朝年间,不少赖氏族人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赖氏子民纷纷向偏远的南方山区甚至海外移民。其中一支经福建转迁贵州仁怀。赖正衡正是这支分支迁移贵州仁怀的河南息县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分布在海内外的赖氏宗亲每年都要回息县来寻根谒祖。

据《息县志》和《信阳文史资料大观》载,赖国在息县建国立国584年、传14代;又据《赖氏(罗、傅)族谱》考证:赖正衡系赖氏第70代传人。

赖正衡根据几十年来对茅台镇周边的环境、地质、河流、气象以及动植物生长的四季变化,通过观察对酿酒的影响,不断改进技术,终于掌握了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1826年清朝道光年间,赖正衡在贵州茅台镇创办“茅台烧春坊”,首创酱香型酒。后由赖贵山兄弟三人扩建“衡昌酒厂”,又更名为“恒兴酒厂”,以其乳名“赖茅”作为商标。

1854年,茅台镇出现了华联辉的“成义烧房”和石荣硝“荣太和烧房”。这两个坊主的师傅和主人钱先春等人,曾是“茅台烧春坊”创始人赖正衡的徒弟和远亲,“茅台烧春坊”的“秘方”在赖正衡的言传身教、保守秘密的誓言中、师徒相传地流传下来。

1915年,赖茅酒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1949年10月1日,开国第一宴上用“赖茅”作庆典酒。

1953年,仁怀市政府在恒兴酒厂的基础上,合并“成义”和“荣和”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改革开放后更名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