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岭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获得人们的心理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营养,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通起来,把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
首先,要认真研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瑰宝。要认真对待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思想财富和文化资源,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弄清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真正把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宝库研究好、发掘好、利用好。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思潮的碰撞中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增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
其次,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具有时代价值和普适意义的思想精神和道德精髓,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追求,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普适意义。我们要认真汲取这些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丰富营养,自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真正起到精神导航的功能和助推剂的作用。
第三,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使之更好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好的内容需要好的载体来承载、好的形式来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挥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的重要作用,就要不断创新其载体和形式,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优秀的文化产品,滋养国民心灵、陶冶道德情操。当前,要着重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对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表达,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探索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好形式、好载体,打造一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响亮品牌,推出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力作。以灵活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的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培育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