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国启 通讯员 何泽垚)剪枝、锄草、挖沟,昨日,平桥区彭家湾乡潘寨村村民王霞正在田地里忙碌着,她脚下就是占地3500亩的帮特生态产业园。

虽然是冬日,帮特生态产业园里依然葱茏。红枫点缀枝头,腊梅含苞待放,万年草铺撒一地金黄,更有女贞、樱树、玉兰、石楠等40余种观赏性苗木、花卉为了来年的新芽蓄势。该生态园是一家专业景观园林公司投资建设的苗圃花卉和名贵苗木生产基地及生态产业体验项目,通过苗木销售和后期开放式体验园建设,延展近郊旅游、打造美丽乡村。

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升级,以高效生态产业带动脱贫增收“万花筒”的致富模式,让附近村民首先尝到了甜头。该生态园总投资达5000余万元,目前完成种植的2600亩土地每天所需的用工数为六七十人,年用工2万人次。前来打工的大多是附近村民,按每天50元的标准,工资按天结算,既能不出村就拿上工资,又方便照顾家里。“定价回收是我们带动当地村民参与的另一个途径。”生态园负责人彭金祥说,“生态园提供优质苗木和生产资料,村民在原有闲置地或园区种植,商定价格一年后回收,企业为村民承担市场波动产生的风险,村民的收益也比种粮要高出几倍。”

除了在产业和用工上对当地村民倾斜,生态园还从技能上传授特色实用的脱贫致富经,引导和培训有技能的劳动力走向外地市场,解决就业人数达5000人至8000人。

新县发挥人才优势助脱贫

本报讯(新 组)今年以来,新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优势,在扶志、扶技、扶资上下功夫,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党政人才“扶志”。该县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一组一案一平台”精准扶贫机制,开展“万名干部(职工)帮万户”活动,全体县处级干部,103个县直单位,省、市、县近万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1.2万个,每个单位联系一个贫困村,每名干部职工联系一户以上贫困户。选派82名优秀党政人才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300余名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到贫困村开展工作,找准贫困“病因”,制定脱贫规划,为贫困群众“扶志、造血、夯基”,早日增收脱贫。

科技人才“扶技”。该县在每个贫困村推广1项先进适用技术、创建1个产业示范基地、实施1个产业发展项目,全面落实“产业发展脱贫一批”。同时,出台《新县科技特派员联村帮扶行动计划》,根据73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全县165名科技人员的专业特长,通过双向选择,在农业局、林业局等单位选派85名素质较高、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级特派员,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集中培训等形式,通过抓基地示范带动、抓技术培训推动、抓科技服务行动,为基层送技术、送服务。先后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0多期,培训贫困村农民1600多人次,现场指导贫困户300多人次,推广了一大批新技术和新品种。

企业人才“扶资”。该县同步开展“百家单位(企业)联百村”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引导42家企业结对帮扶42个贫困村,5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智力扶村、捐赠帮村等方式,把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村的生态、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依托羚锐集团,成立全省首家扶贫帮困基金会和羚锐集团关工委,带动全县民营企业、企业家冠名各类基金17项,开展了金秋助学圆梦、资助孤贫儿童、助力高考、扶残助残捐赠等爱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