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4.室外防护

对于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室外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物进入防护。暴露人员防护动作要领是: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叉垫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两肘前伸,双腿伸直并拢,闭眼、闭口、停止呼吸15至20秒钟。就近利用土丘、矮墙、花坛等地形地物防护,如地形地物较小的可面向爆心,较大的可横向爆心卧倒,也可利用沟、坑、渠等地形防护,方法是立即跃入坑内,跪、坐或于坑内,双手掩耳,闭眼、闭口暂停呼吸。在防护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压电线及易燃易爆物。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应立即进行人员呼吸道和皮肤的简易防护,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按人防指示转移出沾染地域或就近进入人防工程掩蔽。

(三)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1.核爆炸沾染区的特点

放射性沾染是指核爆炸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人员、动物、植物、地面、水、空气和物体等所造成的沾染。放射性沾染对人体的伤害途径多。放射性物质能不断放出a、B、r射线。沾染区人员会受到体外照射伤害,沾染的空气、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内照射伤害。放射性物质接触到人的皮肤,可引起皮肤灼伤。放射线只能用侦察仪器才能发现和测量;放射性物质只能用扫除或冲洗的方法从地面或物体上除去。地爆时造成地面放射性沾染程度分布极不均匀、范围大、持续作用时间长,可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人员行动安全有严重影响。水、粮食、食品等沾染后无法直接食用。还能污染环境,影响生物链的正常发展。

(未完待续)

(市人防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