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炜
题记:尽管我背井离乡,但始终不会背弃初心。在外的日子里,故乡的根押着韵脚,乡愁便是韵律。回到家乡的这一刻,我不仅感觉有了归属感,更神奇的是我的心,开始柔软,开始变暖……
“开始我在广东东莞一家厂里干活,那是打工;后来我几经周折到上海和朋友一起干,那是办厂;这几年我回到家乡干,才算是找到了踏实感觉!这种踏实在于信阳既有环境、资源、区位等优势,又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回来创业,我有信心!”
家住平桥区的王东梅从外地返乡后自主创业,流转了几百亩山地,“以前逢年过节都不在家人身边,赚再多钱都感觉空落落的,现在回到家乡创业,感觉特别踏实!”
这份踏实还在于,由于大批创业者的回归,既给农村带来新观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一些社会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缓解。
走,返乡创业去!这句话成了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挂在外出务工的信阳精英们嘴边的一句流行词汇。
昔日外出打拼闯四方的勇士们,如今再次领风气之先,大规模返乡的创业热潮,在信阳大地激情上演。
引领产业强支柱
看中当地政策、资源、投资环境等各种优势,大力投资发展工业和农业是一部分返乡创业的主打选项。
淮滨人华长明1983年就开始外出创业,1993年开始从事纺织品的零售批发。适时把握商机的他,在1998年开始带领他的团队落户浙江省绍兴中国轻纺城,形成以绍兴轻纺城为基地逐渐覆盖全国的商业阵营。为回报家乡人民,他不仅自己出资出力,作为浙江省河南商会会长的他,充分发挥河南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豫浙两省经济合作交流,2006年,他出资8000万元成立淮滨县万和纺织有限公司。
2011年,由他牵头并联合浙江河南商会出资成立河南省浙商纺织有限公司,落户淮滨县产业集聚区,投资18亿元兴建浙商纺织工业园,年产值可达30多亿元,可实现利税1.5亿元,安排5000人就业,同时也将带动淮滨县的第三产业发展,间接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淮滨县当前和今后的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8年返乡创业的陈世法看中了光山县当地的油茶产业,并成立光山县第一家油茶企业。创业的过程中,尽管股东们因不看好而退出,陈世法丝毫不受影响,他就认准了一点:发展油茶,国家有政策,符合光山县经济社会发展实情,既能造“绿水青山”回报社会,又能变“金山银山”惠泽群众,这么好的项目,说啥也得坚持做好。
8年的摸打滚爬,从最初的到江西、湖南买了4500株苗木和2200棵5年生母本树起步,到今天新增发展油茶11万多亩,公司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建成了全省唯一的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国家级油茶科技示范林”。 2010年至2016年连续7年被评定为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6年9月,陈世法被表彰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一亩地可以种100棵油茶树,一棵油茶树年产值100元,效益非常可观。”陈世法告诉记者:“在我的影响带动下,全县油茶面积已经扩大到16.7万亩,上万农民因此走上脱贫致富路。”
返乡创业的息县人李超创办了立翔维斯顿食品公司。息县拥有全省面积最大的5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公司发挥这一资源优势,一步步发展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引进卡通动漫食品新文化,生产各类饼干、糕点、月饼等系列食品,年产量达3.6万吨,产值4亿元以上,创税2000多万元。公司主打产品之一“熊出没饼干” 产销两旺。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从“大粮仓”到“大厨房”,农业大县息县以米、面、水(即饮品)三大产业链条为重点做大做强食品产业,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绿色食品产业正高速增长,成为全县第一大支柱产业。
助力乡村品位升
美丽乡村是信阳的名片。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在保护美的基础上建设美、创造美,建成了一大批包括新县丁李湾、平桥区郝堂村、商城县里罗城村、光山县帅洼村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在10月29日举办的“2016首届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上,有一位从北京回乡创业的张思恩备受媒体关注。
“我所在的新县西河湾有着3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60亩,现存古民居150间,院落格局非常丰富,空间尺度宜人,一条清澈小河从村中穿过,河中怪石很多,两岸500年古树有100多棵,整个村落布置严谨,民居建筑精湛,周围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山水和田园风光相得益彰,至今保持传统民间风俗,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价值和艺术价值。”
张思恩对投资建设家乡的美丽乡村事业钟情有加:我们每一个人在离开故乡就开始守望。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乡土文化,当前农村进入了后新农村时代,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乡土文化保护的问题,为此2014年1月,我们启动了西河湾古村落保护工程,现在每天参观人数至少1万多人,十一黄金周达到5万多人呢!
有了像张思恩一样众多返乡创业者的参与和力挺,才有了信阳今日文传古今、形兼南北、品貌各异,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色的美丽乡村。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在依托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搞观光农业、特色产业,不仅宜居,而且宜游、宜业,原先滞销的茶叶成了畅销品,众多“南飞燕”跃身成了“还巢凤”。如今的里罗城成为远近闻名的魅力村,被全国很多驴友所喜爱,题词盛赞:天下村庄皆看遍,最美不过里罗城!
声名鹊起的平桥区美丽乡村郝堂,从贫穷、荒芜的小村落华丽嬗变,经过几年的创业经营,如今风景怡人、荷塘秀丽、瓜果飘香,逢节假日前来休闲度假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这其中80%的餐饮休闲、农家果园采摘等项目都是由返乡创业人员投资兴办。”郝堂村党支部书记胡静介绍说。
试水电商初有成
而有一部分返乡创业者选择了试水电商等前沿行业。
“信阳的确具备发展电商产业的良好基础,鄂豫皖区域有其人口优势,区位优势。”天猫上海商会会长吕长城看到了这一点,于是返乡创业。于2014年10月,天猫上海商会投资11亿元,占地500亩,一期建设8万平方米,二期30万平方米,在信阳市建设“鄂豫皖一日达”物流产业园,迅速得到天猫官方旗舰店响应,目前已有十多个国内、国际知名品牌进驻,旨在将信阳打造成继江浙沪、珠三角、京津冀之外的中国第四大快递一日达区域。公司单件首重包裹从10元以上降到3元,以互联网思维、云服务改造传统仓储物流,不管是从成本还是理念上,鄂豫皖一日达都走在了前面。
今年年初,市邮政又与“鄂豫皖一日达”物流产业园签订了350万单协议,居全国电商企业中圣诞至元旦“双旦”期间,单仓、单单“双单”的数量之最,是信阳实至名归的电商龙头企业。
胡圣明是另一位试水电商的返乡创业人,他利用自己在外发展的特长优势,牵头成立潢川县电子商务协会,协助政府建设潢川电子产业园,帮助家乡发展电子商务。截至2016年6月底,潢川电商产业园已入驻专业从事电子商务企业25家、个体网商企业62个、电商行业协会2家、战略合作单位14家。
“农村电商目前还是起步阶段,其实通过电商可以为许多贫困户找到就业岗位,用电商惠及民生,造福农村百姓大有可为。”胡圣明向记者介绍说。
今年5月25日,阿里巴巴发布的中国县域电商发展指数显示,2015年潢川电商发展指数排名全省第25位,在信阳市所有县(区)中排名第一,潢川县快递发单量达1200余万单,交易额达11.8亿元。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商城人刘中元,2012年在上海成立上海润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13年年底把公司“搬迁”到信阳,并成立了润氏电商。“我觉得搬回来是对的,信阳搞电商物流优势太明显了,能节约成本就是赚钱。”刘中元说,2014年润氏电商总销售额为2亿元,其中信阳的销售额已达6000万元。
产业转移承接在信阳各地做得风生水起。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光山县通过大力开展培训、孵化,且与传统支柱产业羽绒有机嫁接,迸发新活力。目前,光山县拥有规模羽绒服装企业62家,共有15万人从事羽绒制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工作,年生产销售羽绒服、棉被4000万件以上,年产值达60亿元。
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有近4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创办各类实体2万多个,总投资额达350多亿元,带动了30万农民实现就近就业。
这片曾经外出务工的“热土”,今夕变身返乡创业的“沃土”,信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因为创业者们活跃的身影,正在发生质的飞跃。(明日请看《富信阳:八百万儿女圆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