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靖
在自家的小区,许多居民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走进楼道,电动车随意“加塞”消防通道;有的居民图方便,私自扯根电线就充电。如此做法就像一枚“定时炸弹”,不免让人“提心吊胆”。
昨日,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发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少。有的小区停车设施不健全,电动车只能随意摆放;有的居民安全意识薄弱,不按规范停放,小区安全管理亟待加强。
当天下午因下雨,不少电动车“挤”进居民楼的楼道。在长安路新建的一所高层小区内,记者注意到,楼道内停满了电动车,由于占据了一半的空间,来往的居民不得不侧身而过。对楼道停车的事,长期居住的张阿姨颇有怨言。她告诉记者,小区很多居民都把电动车搬进了楼道,最夸张的时候,自己所在的单元门厅里就停了六七辆电动车,出门买菜有时都拿不进去。记者发现,有的甚至将电动车或摩托车停放在了地下车库与楼道出入口,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占用楼梯空间的非机动车,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离居民楼不远处,小区新建的电动车棚内早已停满了车辆。沿着小区的绿化带,四周也露天停放了不少电动车,任凭日晒雨淋。附近的居民坦言,由于经常占不住充电位置,该充电的时候他只能用电梯把车运到家里充电。还有一些业主出于安全考虑,每天都要把车运回家里。要是停在外面被雨淋,同样不安全。对此,该小区物业服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很无奈,目前小区有将近千户居民,拥有自行车、电动车五六百辆。虽然小区有电动车停车棚,但配套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停放与充电需求。一些居民因在车棚里找不到停车位,便将车停在楼道内,物业只能给予劝阻。
在一些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显得更为薄弱。因没有电梯方便推电动车上楼,一些居民便把电线直接从楼上扯到楼下。在申城大道的部分老旧小区内,一些居民直接将电动车停在楼下,再从自家窗户中顺下一根电线,将充电器插到电线末端的插座上便可以充电了。这样的情况令很多居民担心不已,在此居住的张阿姨告诉记者,这里没有物业公司,电动车都是乱放的。很多居民自个儿拉线为电动车充电,时间长了,随时可能出现漏电、触电的危险,如此充电叫人心慌。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仅城区就超过30万辆。小小电动车,一旦出事,造成的损害却不容小觑。近年来,因电动车充电问题引发各类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有些甚至导致了家破人亡的悲剧。依据《河南省消防条例》有关规定:凡在建筑公共走道、楼梯间、门厅存放电动自行车或充电,拒不改正的,依法处200元罚款,并强制清理。
防控楼道安全隐患,除依法执法,加强监管外,对于饱受电动车停车之困的居民小区来说,如何寻求一个解决之道,仍需社会各界的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