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代龙 杨绪伟)2016年,对于家住商城县卜店村叶湾组的贫困户叶明川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喜悦的丰收年。

“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种了3亩多地的红薯,没想到收了2万多斤,合作社能给俺7000多块钱呢,俺家的贫困帽总算要摘掉了!”昨日,见到笔者来访,叶明川异常兴奋。

在县扶贫办的帮助下,叶明川加入了本乡的牵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起了抗旱能力强、产量大、出粉率高的脱毒红薯。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还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红薯,让以前“种啥都不长、草比庄稼长”的荒地变成了金土地。

和叶明川一样,该县6个乡镇的800多户贫困户,依托牵手合作社种植脱毒红薯走上了致富路。这些红薯集中处理后,又会被该县相关的食品公司收购,加工成粉丝、粉条等红薯粉制品,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龙头企业负责加工销售,就好比“树干”,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技术服务,好比“树枝”, 而贫困农户负责具体生产,为“树叶”,当地把这种产业扶贫模式形象地称为“产业树”扶贫模式。

该县通过“产业树”扶贫模式,变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为挂图作战、区块推进,形成倍增效应,加快了脱贫步伐。

“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把千家万户零散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转化为有组织、有分工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产业链,结成利益共同体,达到‘干壮枝繁叶茂’的效果,带动了贫困农户持续增收。”该县一位扶贫办干部介绍说。

目前,该县发展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68家,家庭农场87个,初步形成了以蔬菜、粮油、茶叶、茶油、食用菌、脱毒红薯和畜禽养殖等为代表的多棵扶贫“产业树”,带动农户8万余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