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翔 李小然

公共自行车的出现,不但能够适当缓解道路拥堵的问题,而且能够减少市民短程自驾、坐出租的次数,起到环保节能的作用,因而受到市民的青睐。

我市公共自行车自投入使用以来,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骑着公共自行车市民的身影。他们中既有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也有与时俱进的中年人,还有注重锻炼的老年人。公共自行车的投入使用,已经开始对市民的出行方式产生了影响。

11月30日上午,记者在申桥北的自行车停车点看到,停车架一大半的位置空缺,大部分公共自行车已被市民骑走。这时一名年轻人来到租赁点,拿出借车卡放在刷卡机上,听到语音提示车锁自动开启后,随即将车子取出,潇洒地骑车离去。记者发现整个借车过程不到1分钟。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市民在骑行过程中发现自行车出现故障,可以在附近站点就近还车,并通过热线电话通知管理部门,而在还车后,还可以骑行另一辆自行车。

针对市民担心的借(还)车难问题,记者了解到,在每天6:30至20:00期间,有巡检、维修人员不间断对每个停车点进行巡视,对车辆进行及时调度、维修、保养。同时,为保证市民借(还)车不受影响,每个停车点配备的自行车数量不高于该站点本身停车数量的80%,也不低于20%,保证市民正常骑行。

“新的代步方式,让短途行程的市民有了更为环保便捷的选择。公共自行车,改变的不仅仅是市民的出行方式,还将更好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相关负责人朱辉对记者说。

在服务中心,前来办理借车卡的周先生说,开车出门很难找停车位,骑自购自行车出门一来要把车骑回去不方便,二来怕把车停路边不安全。骑公共自行车可以把车停在别的站点,把车还了就不用操心,很方便。

“我每天都骑着它去买菜,省了不少时间,也不像徒步那么累。”市民张女士是公共自行车的忠实使用者,办使用卡半年来,她只为偶尔几次超时使用付了几块钱。

“以前怕迟到,我每天都要提前一个小时出门乘公交车,有时还挤不上去。”改骑公共自行车后,冯先生心情放松多了,“不管交通情况怎样,我都能自主控制时间,上下班高峰期,骑车比坐公交车还快呢!”

据介绍,随着51个站点的投入使用,我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整体运行状况良好,市民参与热情高,现办卡人数已达5000人、手机APP用户也有近3000人,日均骑行量达2000次。

家住羊山新区的小段说:“便民公共自行车非常好,既环保又锻炼身体,只可惜我上班的公司附近没有站点。”在接受记者随机采访的10名市民中,有9名表示“希望站点能多些”。

市公共自行车项目负责人王山进告诉记者,目前,作为我市“十件实事”之一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工程,正在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续建150个站点的工作。待工程完成后,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将覆盖浉河区、平桥区、羊山新区、南湾风景管理区、信阳工业城,最终形成一个覆盖新老城区主次干道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网络,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