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年近六十,凭着对文学的爱好,最近在某省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对此,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决意到他家去祝贺。

我与秦中中学时就是同学兼好友。秦中上中学时就爱好写作,学校的黑板报上大都是他的文章。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当范文来读。他的理想是将来当一个作家。秦中毕业那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我和秦中都参加了考试,结果不想而知,秦中的大学梦、作家梦化成了泡影。后来我到乡中学当了代课老师,秦中回家当了农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一边种责任田,一边参加自学考试。白天,他在责任田里流汗,夜里他在煤油灯下苦读,硬是在三年的劳动之余拿到了河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凭。他想一股作气,连着考本科、考文学研究生,圆他的作家梦。

是我把他的“梦”给打碎了——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个初夏的星期天上午,我骑着自行车到秦中的家。那时他已结婚,有了两个儿子。他家有两间破土坯房,屋子里空荡荡的,一张旧木床,两把破旧的椅子,两个小男孩坐在地上玩耍……

初夏的农村,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白花花的水田里,是弯腰弓背插秧的农民。秦中看见我抱着他的儿子来了,问道:“你咋有空来了?”我说:“听说你拿到了大学文凭,向你道喜呀!”他妻子打趣地说;“文凭又不能当饭吃,还不是种田!”我把孩子放在空地上,也脱下鞋子下到水田里。他妻子忙说:“你不要下来了,别弄脏了衣服。”秦中说:“让他下来吧,不能白管他一顿饭。”他妻子笑了起来。

我们一边插着秧,一边拉着闲话。从闲谈中,他说他还想继续参加自考,圆他的作家梦。

我直言不讳地说:“文学是个美丽的梦。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你有妻子和孩子,你不能置他们的生死于不顾啊。”

秦中听了我的话,当时脸色很难看。他原以为我会为他的梦想唱赞歌的,没想到会遭到当头一棒。我不管他怎么想,我心里咋想就咋说。临别时,他对我说:“你说得有道理,帮我想想门路吧。”

回到家里,我把秦中的情况跟我妻子说了。妻子很同情地说:“让他去学医吧!我们医院的同事就有人辞职不干了,到社会上去开诊所,很挣钱!”对呀,不是有句老话叫“秀才学郎中,不用一五更”吗?

没多久,秦中到集市上来办事,我把妻子的话说给他听,他很高兴,很快就到县卫生学校报了名。他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了三年的课程,通过县卫生局的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当上了乡村医生。他一边种田,一边行医,没几年的功夫,他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好。

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的两个儿子都已大学毕业,现在省城工作并定居。

这次我是驾车去的,从县城到G村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车子很快驶到秦中工作的村卫生室门前。秦中见了我又惊又喜,说:“是哪股风把你给吹来了?”我说:“听说你都成作家了,我是来祝贺的呀!”

秦中说:“啥作家不作家,平时爱好而已。”

我问他对将来还有什么打算,他说他想创作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说:“你转了一个大弯子,又回到了当年的梦想上。不过转这个弯子值得,因为你圆了两个儿子的梦想。现在又回过头来追自己的梦,圆自己的梦。你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秦中笑了起来。从我和他结识以来,他从没这么高兴过,这么笑过……(沈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