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到左店村驻村已有一年时间。从团市委机关的一名普通干部转变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巨大转变,但我庆幸我很快适应了这种转变。在左店村的脱贫路上,我和乡亲们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亲情,自身也得到了不同寻常的成长。”回望过去的一年,团市委驻浉河区东双河镇左店村第一书记陶艳感慨道。

陶艳至今还记得一年前刚到左店村时,村民投向她的质疑的眼神。陶艳笑着告诉记者:“那时候,村民们都觉得我是来扮个样,走个场,不是个干事的料。而就在那时生性要强的我下定决心把左店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扑下身子,扎下根子,誓让左店旧貌换新颜。”

“万事开头难,农村工作的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也曾让我一度不知所措,但是迎难而上的勇气让我迅速克服了消极思想。我对自己做了清醒正确的定位,明确我的长处是什么,农民和农村最需要的是什么,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尽快找到立足农村、服务群众的切入点。”陶艳说,要建设好一个村子,关键要有一个好党支部。把两委班子建设好,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首要的核心任务。为了做通村支部书记的思想工作,她多次到其家中与他本人及其家人拉家常,谈心交流,让亲朋好友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经过反复沟通交流,终于,村支部书记重拾了工作信心,又齐心协力配齐了村两委成员,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日渐增强,大大扭转了工作被动落后的局面。

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陶艳多次深入扶贫前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和发展优势找准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对症下药。

根据左店村的地理和生态优势,陶艳鼓励村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引导20多户农户开挖大塘养鱼、养虾,连片种植花卉、草莓等,开展茶叶、板栗种植培训,提升他们的收入,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帮助更多群众发家致富。同时,她还积极与团市委领导汇报沟通,成立了团市委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工作专项项目组,制定了《信阳市共青团组织助力脱贫攻坚战“1369”计划实施细则》,机关15名党员干部按照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对左店村已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档一卡”亲情帮扶,并协调6个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与左店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五个一”帮扶活动,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解决难题,尽早脱贫。

陶艳告诉记者:“针对村里的妇女没有技术致富无门的实际,我多次动员并带领她们到市里培训机构去参观学习,免费为她们提供月嫂、保洁等培训,并为她们介绍工作,让她们不用出远门就能挣钱,又能兼顾到家里的老人孩子。她们现在遇到高兴事、难事都愿意跟我分享探讨,我现在可是她们名副其实的‘闺蜜’了。”

针对村里留守儿童比较多的现实情况,陶艳跟村两委班子商量,在原本办公条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一间办公室进行修整,并各方筹措了两千多本图书和各种益智棋牌,建立村图书室,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有个好去处。她自己还不定期邀请市里的培训机构到村里向孩子们传授书法、绘画等才艺,让他们跟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艺术的熏陶。现在孩子们见到她都亲切地称呼她“陶妈妈”。

陶艳说,一年来,左店村建成了文化广场,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村街道两旁新安装了路灯,修建了垃圾池,新建了文化墙,相继开展了医疗专家送诊、青年志愿者送文化下乡、田间地头旗袍秀、“小手拉大手”爱护我们的家园等活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提升和改善。特别是由派驻单位团市委捐建的左店村便民服务大厅,提高了为村民办事的效率,更是成为全区农村基层便民服务的典型。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只有把自己深深扎根于群众,才能从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得到勇气和信心。”采访最后,陶艳告诉记者,“两年驻村工作时间虽短,但同样能检验出我们是否为百姓办了实事、办了好事。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深深扎根左店村这片土地,不辱使命,展现巾帼风采,用青春和汗水助力左店村早日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