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交通警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本报记者 王 哲 摄

编者按:当前,信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深入人心,全市人民上下同心,积极行动,呈现出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全市人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掀起群众性创建热潮,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报推出系列专题,集中报道全市创建工作的典型做法、感人事迹和取得的成效,形成创建工作舆论宣传的强势效应。

本报记者 向炜 韩蕾

11月23日,一场大雪让整个信阳变成了冰雕玉砌的世界。在市区部分路段和一些桥面因结冰路滑,而导致的车辆和行人通行困难。漫天风雪中,一个个身影温暖着整个城市:

在市区各个主干道、高速公路、山区道路以及坡度大易结冰的匝道、主干路出入口等重点区域,都能看到交警疏导的身影,对受困车辆和需要帮助的群众,及时救援;在各个中小学学校的路口,由家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上下学期间主动带领学生们过马路;在各个机关部门所在的主干道上,各个单位职工自发铲雪,为的是让市民在雪天出行能够不受影响……

文明创建是什么?是清秀靓丽的居住环境,是快乐高尚的道德修养,也是风雪中服务的志愿精神。说到底,文明创建是一份沉甸甸的民生责任。

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把“文明牌”转化为“民生牌”、“民心牌”,把改善民生、提升文明、优化环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贯穿于创建文明城市的全过程,让创建活动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让创建成果真正惠及民生。

以创促建为民生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工作,创立之初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的生活更加文明,更加美好。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始终秉持以创促建,惠及民生,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推动城市发展水平,改善群众生活。

“以前去大城市旅游,看到老年人上车可以刷公交卡免费乘车,很羡慕。没想到这么快,咱们信阳的老年人也能享受到这样的优惠了。”11月18日下午,正在中山南路等待25路公交车的市民李阿姨对记者说。

11月18日,全市老年人免费乘车服务启动40天, 15395张老年人优惠公交IC卡已经发放到市民手中。截至当天下午5时,信阳城市一卡通业务管理系统显示:老年人优惠公交IC卡累计刷卡62628次。

老人优惠乘车是我市在文明创建过程中为百姓办事的一个缩影。

去年,与琵琶台隔桥相望的绿化带还只是一块普通的绿地,但是今年这块带状绿地却逐渐变成了琵琶台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

琵琶台公园分为四个功能区,有供文艺爱好者表演的梨园飞歌区,也有让老年人游玩的老年活动区,有让市民随意进出的主入口区,也有让市民感受文化气息的文化广场。四块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可以让每个来到这里的市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项目。

绿地变身公园,不仅让城市的市容市貌靓丽不少,同时,市民在健身休闲时也多了一个选择。

2014年,我市开始发展公共自行车项目。今年,增设到15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基本上达到中心城区全覆盖。随着公共自行车路线的不断扩展,每天的借车人数也发展到千余人,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选择这样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健康生活方式。而且,市民借车除了能刷公共自行车卡以外,还可以不用办卡,直接使用手机APP借车,减少了借车的流程。

共建共享惠民生

创建文明城市要真正惠民,离不开一个高效运转、服务到位的政府。自开展创建以来,市政府在“倒逼”和“监督”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为创建保驾护航。并坚持把新增财力更多投向民生事业,每年确定并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集中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问题,每年我市都通过狠抓“十件实事”的落实,让市民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伴随着创建工作的推进,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也相继出炉,整修道路、内河治理、实施智能交通……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让老百姓喜笑颜开。“城市道路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文明创建的成果有目共睹。”广大市民由衷赞叹。文明创建送来的“民生大礼包”,惠及800万信阳人民。

在创建活动中,志愿者服务无疑是创建群体中不可替代的生力军。

我市已经连续十年开展“爱心送考活动”,从出租车到私家车,爱心送考的队伍也不断在壮大;志愿者组织蓬勃发展,大别山志愿者协会、信阳公益志愿者协会等民间组织不定期地举行志愿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与。目前,市区共有7.6万名已经注册的志愿者。同时,全市范围共建立了200个以上的标准“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

文明创建没有局外人,志愿服务处处都有市民的身影和足迹。文明餐桌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风尚;“我眼中的文明信阳”活动发动全城市民参与,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信阳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的新变化、新面貌、新风尚。

同建一座城,共爱一个家。市民的志愿支持和广泛参与,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志愿服务正在逐步成为全市参与面最广、参与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公益事业,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一面高扬的旗帜,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强文明信阳建设、树立信阳对外形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与社会的进步、市民的幸福丝丝相扣。

内外兼修拓民生

在文明城市创建进程中,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人的素质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明的城市,就没有城市的文明。这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任务,基于这种认识,我市注重创建之道,内外兼修,拓展民生。

通过创新载体广泛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市民公约》,引导市民克服生活陋习;通过抓好阵地宣传,以各类公益宣传活动推动公民道德教育入脑入心;通过系统教育,提升市民的文明理念;通过道德创建提升素质 ,“道德故事”传遍信阳;通过强化日常管理,以督查检查为手段,查找城市的不文明行为,实现素质教育常态化,增强市民的自律能力。

守候患病丈夫8年,并把公婆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普通妇女黄梅花;十年如一日,义务教授市民太极拳的冉涛;义务清扫小区20年,被身边人赞为“活雷锋”的84岁老党员曹书和……这样的凡人善举,不胜枚举。

自2011年起,我市开始举办大规模的集中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以及“德耀中原”的专题宣讲,以我市推荐的许光、黄久生、胡阳海、黄春刚等10位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和信阳市道德模范为重点,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优良品德,以推动良好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的形成。突出“学模范、做模范”的主题,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公众人物“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等活动,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同时,我市还在市直和各县区开展“信阳市道德模范在身边”学习宣传现场交流、事迹巡讲、巡演活动81场,直接受众近45000人;在全市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以及青少年学生和社区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居民中,举办各类道德讲堂1200多场;邀请260多名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走上了道德讲堂,让25万余人感受到了社会主旋律……

道德建设品牌闪亮申城、道德建设平台不断拓展、道德建设典型层出不穷,信阳正逐步成为“道德高地”,公民道德素养也在一步步得到提升。通过文明创建,既改变了信阳的城市面貌,也逐步丰富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从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实事,一件件全民参与的创建活动,我市把“文明创建”从一个概念变成了800万信阳人民实实在在享受到的实惠,也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文明创建,我们一直在路上!当前,从市领导到各级党委、政府机关,从党政部门到企事业单位和普通百姓,全市上下正携手同行,以创促建、共建共享、内外兼修,共赴文明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