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翔 见习记者 王凌云 文/图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准发力,铸文明魂、育文明人、掀文明潮、创文明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不断强化人们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大别山精神”薪火相传,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明新风遍城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暖流一:志愿服务,让文明之花绚丽多彩
一座城市,因为爱,变得更加温暖;一座城市,因为爱,变得令人向往。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中,如今的信阳,处处可见志愿者、人人都是志愿者,公益活动与爱心善举遍地开花,源源不断地释放着正能量。
“志愿者,一个响亮而自豪的名字,蓝天大地响彻了你的问候,你所做的事业平凡而伟大,为万丈高楼奠定了基石……”见到记者,胡银针老人就背起了这首诗。这是五星光荣敬老院院长陈玉章在志愿者来为老人服务时,即兴写下的诗句,因代表了许多老人对志愿者的真实心声,而被老人自觉背记在心。
说起志愿者的服务,陈玉章告诉记者:“隔三差五都有志愿者来我们这里,他们有来自高校的学生,有来自企业的员工,有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还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来之前,他们都会与我们预约。”据了解,每周至少有一到两批志愿者来五星敬老院为老人服务。赠物捐书、理发洗脚、打扫房间、表演节目、看病问诊、聊天解闷等都在志愿服务的内容中。
近期,在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中,全市的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并凸显出“不拘形式、重在实质”的特色。今年9月份,潢川县妇联与光州模特队志愿者带着满满的爱和价值1600余元的爱心物资来到潢川县“爱心家园”,给这里的孤困儿童送来关爱和温暖;10月25日,淮滨县穿着红马甲、戴着小红帽的志愿者来到街道社区等地,开展打扫卫生、文明劝导、宣传法制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11月4日,贸易广场社区牵手共建单位市检察院,开展“送法进社区、普法为群众”志愿服务;11月11日,市卫计委组织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一院、市肿瘤医院的志愿者服务队来到息县谯楼街道办事处庞湾村,与解放军第154医院的专家医疗队一起,开展一对一精准医疗扶贫义诊;11月12日,市交通局组织市交通系统410多名干部职工开展主题为“文明乘车,主动让座;清洗站牌,美丽家园”的交通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我市40多个公交站点和长途汽车站进行文明乘车引导和清洗公交站牌活动;11月18日,市公益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在浉河公园为群众提供免费理发、义诊、法律咨询等服务,据了解,自2015年9月,市公益志愿者协会在浉河公园成立服务站,每周六都在公园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志愿服务常态化;11月18日,1000余名志愿者、环卫工人、爱心企业代表、社会各界群众齐聚平桥世纪广场,共同庆祝信阳爱心粥屋的周岁生日,一碗粥,一片心,温暖一座城……志愿服务创造出的感人瞬间仍在延续。
暖流二:家风创建,让文明家庭遍地花开
说起家风,很多人会一时回答不上来。正如每个行业都有行风行规,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也有着历久传承的家风。好家风引领道德新风尚,好家训传递社会正能量,这些小到一家一户的家风家训,对于塑造社会风尚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家住商城县汪桥镇河铺村的肖德银,就有一道家训——助人睦邻。村里69岁的陈保珍是家里的顶梁柱,儿子肖德华自小患脑膜炎后痴呆,儿媳妇身患残疾。今年秋季,孙女肖乃春接到黄淮学院的通知书,这对于陈保珍来说,喜忧参半。作为村支书,陈保珍家的情况,肖德银是了解的。此刻他义无反顾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最终肖乃春在肖德银的资助下,如愿进入了大学。
融洽的邻里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都得益于良好的家风。作为村里的领头雁,肖德银做好事的同时,离不开妻子李光英的支持。村里的孤寡老人有困难,李光英就慷慨解囊;村里无劳动能力的农户有需要,李光英就自愿去做“清洁工”。对他们来说,邻居一样是亲人。
好的家风,就是一缕春风,温暖了别人,也滋润了自己。和肖德银一样有着好家风的还有家住罗山县城关镇宝成社区的徐祖乐。徐祖乐的丈夫兄弟姐妹共8个,几十年来他们同住一幢楼,共处一个大院子。如今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团结和睦,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作为大家庭的“领军人物”,大儿媳徐祖乐始终把家庭和睦、热心助人奉为家风。
如今,儿子、儿媳、孙女、婆婆,还有三个兄弟、弟媳、侄儿、侄女17人共住一座楼,共处一个大院子,大家庭里人多事杂,难免有磕磕碰碰,但是徐祖乐却把这些关系处理得妥妥当当,几十年来这个四代同堂之家团结和睦,从来没有红过脸。一个家庭的和睦离不开彼此的关怀和包容,徐祖乐用她的善良和宽容,真诚和热诚,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姐妹,感染他们为大家庭的和睦而努力,如今徐祖乐的媳妇和孙女,也成了邻里之间人人夸赞的好榜样,这个四世同堂的和谐之家感染着更多的人。
像肖德银家、徐祖乐家这样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在信阳还有很多。在“全国最美家庭”评选中也有来自信阳的身影,邓志成家庭、杨光家庭都是我市文明家庭的代表。
今年6月份,由市妇联、市纪委、市文明办联合举办的“我家在行动明家规”演讲比赛组织了200多场演讲。比赛中,包括“机关干部讲家规”“学校学生写家规”“社区居民晒家规”的1500余篇家规故事、1000余幅家规书法作品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其中100多个家庭因为良好家规而获奖,对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推动家庭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7月份,在市委、市政府开展的“明家规、严家教、树家风”文明建设活动中,一大批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友邻和睦、敬老爱幼、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家庭涌现出来,在社会上掀起了创建文明家庭的好风尚,成为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一道强大暖流。
暖流三:好人好事,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53岁的蔡振发,是一个干了16年邮政工作的快递员,16年来,没漏过一封邮件,没接到过一次投诉……他分管着淮滨县固城镇上17个村的投递工作,每天早上8点,他都要从家里来到镇上的邮局,分拣辖区信件、包裹,哪怕洪水也拦不住他。过了河就是安徽省,还有几个村子,靠他送邮件,桥没修好前,蔡振发摆渡了13年,没落下一封信。
与蔡振发热衷岗位不同,84岁的退休老人曹书和更是一位“活雷锋”。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他,坚持义务清扫小区卫生20年,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除了当免费保洁员,曹书和还主动为地震灾区、重病患者先后捐款数万元。离休后的他不仅上街义诊,还利用空闲时间,撰写中医内科肝胆病论文40余篇,发表30余篇,撰写学术论文10余篇共30万字。虽年事已高,曹书和却在贡献余热的道路上越走越起劲。
如蔡振发、曹书和般的信阳好人还有很多,他们大多身在基层,在自己的岗位和扮演的角色里,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今年4月份以来,市委宣传部、市创建办、市文明办在全市广泛开展“信阳好人”系列评选活动,初步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艰苦创业、回报社会七类共200名候选人(群体),并于9月27日至10月3日分四批在网上公示。评选活动让模范典型持久绽放,好人群体持续发力,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愿当好人、争当好人、好人光荣的浓厚舆论氛围,为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