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许必莉 李广斌)11月11日,由市农科院与平桥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开展的再生稻高产示范技术,在平桥区凯昌农机专业合作社试验成功。今年共试种百余亩,头季稻平均亩产为960斤,再生稻经现场实割实测,所测的1.2亩共收稻谷744斤,除水后折合亩产582斤,两季实收1542斤/亩,种植效益得到显著提高,达到了预期目的。
再生稻技术是由市农科院近年来研发成功的一项先进实用技术,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经过施肥、灌水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促使腋芽萌发成穗,进而开花结实,最后形成一季产量,省去了播种、整地、移栽等管理环节,节约了人力物力,是一种高效的种植模式。据有关专家预测,该项技术一是经济效益高,在不影响头季产量的情况下,投入“两肥两水”就能获得500斤/亩,效益比头季稻更高。二是资源利用率提高,可以解决白茬田问题。再生稻是利用8月至10月的光热资源,实现了一年两熟,解决了仅种植一季中稻光热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三是利用头季稻的稻桩来催生再生穗,不存在秸秆焚烧问题。四是再生米普遍米质更优,并且很少施用农药,更适宜形成品牌进行产业化,提高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