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围绕区委、区政府“两区一园”发展定位,平桥区陆庙街道办事处(筹)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围绕“三无、规范、洁净”目标,抓基层、抓基础、抓群众,全力改善人居环境。
今年年初,该办事处召开党政联席会,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列为年度中心工作,致力建设农村改革试验的核心区、打造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扮靓城市生态休闲的后花园。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结合总规划及改善人居环境的相关要求,该办事处聘请专家修编详规,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新建与改造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村一景,力争用3年至5年将陆庙打造成为富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城郊“后花园”。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该办事处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惠及群众,层层召开动员会、现场会,深入发动,汇聚民意,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让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深入人心,让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家喻户晓,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形成了环境整治的强大思想共识与合力。今年以来,该办事处悬挂横幅12条、刷写墙体标语16条、张贴宣传画16张、制作大型宣传画8幅、发放倡议书1500份,印发宣传册2000余份,被光明日报、信阳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进行典型推介。
试点先行,全面整治。该办事处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800平方米的金牛店社区服务平台、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配套了全民健身器材15套,新修3公里村村通道路,建设特色垃圾屋15个,翻修公共厕所,安装太阳能路灯34盏,主干道全部实现亮化。另一方面,提升环境整治标准。投入近18万元,全面整治信正公路等重点区域,修剪景观树1000余株,规划机动车停放点152处,拆除破旧门牌68面,清除乱贴乱画290张,拆除乱搭乱建4处;在6公里茶园产业路两侧栽植了3000余棵桃树,沿路撒种格桑花3000余平方米。此外,围绕“由点到面、由近及远、逐步推开”的思路,打造美丽乡村。加强村庄景观规划,挖掘文化底蕴,在范湾组实施样板建设,先后建成标识、小游园、花坛、休闲桌椅、排水渠,铺设砖石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打造“夫妻树”等景点。
整合资金,加大投入。该办事处坚持突出重点、规划引领、项目依托、注重绩效的原则,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多方撬动社会资本。同时,持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投入。今年以来,累计整合资金百万元,实施了垃圾清理、污水处理、环境整治、公厕改造等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优化服务,产业带动。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抓手,该办事处积极调整思路,推出新举措,建立科级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主动作为,因企施策,服务企业抓好生产经营,努力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构建了既“亲”且“清”的政商关系新生态。目前,鸡公山酒业、灵石科技、阳光供水、漓源饲料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建立机制,持续发展。该办事处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督导组,出台考评办法,完善月督察、季通报、半年观摩、年终考评制度,建立科级干部包村、乡村干部包组的联动机制,把责任分解到人,各村委会与村组群众层层签订卫生承诺书,并在显要地段张贴环境卫生管理公约,设置卫生评比专栏,张榜公示各户清洁情况,努力做到有建设、有管理、有养护,让农民群众能够长期受益。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群众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能当家、说了算、自己干,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强化教育,示范带动。该办事处持续开展道德法制教育大讲堂活动,每月聘请专家对干部、群众进行培训,宣讲法律、法规、孝道及中国传统文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文明意识、环境意识、道德意识,推动整治工作由“治标”向“治本”、由“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同时,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
眼下,走进陆庙,处处可见叠翠的生态茶园、争艳的四季花木、简约的竹篱栅栏、干净整洁的路面……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陆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两区一园”发展定位为统领,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大力营造人人讲文明、个个抓环境、处处是形象的美丽新陆庙。(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