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浩然 李 浩
“要说我们村谁最敬业、最辛苦,那就数我们的王书记了!”昨日,记者来到光山县十里镇姚寨村,在这里只要提起村第一书记,老百姓们个个都为她竖起大拇指。
2015年9月,光山县档案局的王连枝受组织选派,来到了十里镇姚寨村担任第一书记。“王书记刚来时,我们都对这位第一书记的能力有所怀疑,一个县城的干部,还是一位女同志,真能改变我们村里的现状吗?但是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的这个顾虑就彻底被打消了。”村民王家友对记者说。
贫困村能否脱贫,村“两委”干部素质是关键,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王连枝深知其中的道理。驻村后,她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
“只有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实现致富奔小康。我来到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提高村干部素质作为重点,采取集中学习、经验交流、外出考察、重温入党誓词等多种形式,对村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农村政策法规等知识培训,从而达到提高村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目的。”王连枝说。
“王书记来到我们村后,围绕全面脱贫的工作目标,多次组织村‘两委’召开脱贫攻坚工作动员大会,明确村里的脱贫攻坚任务,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真正做到了领导到位、认识到位。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王书记在村里还专门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及脱贫攻坚工作组,她对我们村里的贫困户,那可比亲人还亲!”村支书张青告诉记者。
支部建好了,思想统一了,怎样去完成各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成为王连枝的另一道难题。姚寨村是十里镇贫困户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贫困村。王连枝认为,扶贫先扶志,救贫不救懒。她在全面了解村里的情况后,针对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为他们逐一制定了脱贫方案。
产业脱贫成为王连枝的首选方案,她找到了村里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批踏实肯干的致富带头人,帮助他们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使他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发挥着对贫困户帮、扶、带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和谐苗木花卉基地合作社和天丰生态合作社,这两个合作社分别从事苗木花卉种植、采摘、餐饮、养殖等项目,每年可吸纳贫困户100多户700余人在合作社务工,以合作社的产销优势带动群众脱贫增收,从而达到贫困户不出家门就能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
“我们年前组织了一批贫困户,参加了县委、县政府免费开办的电商、厨师、羽绒加工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在‘电商培训班’里,我们村还出了一位‘大人物’呢!他叫姚显明,由于在培训班里学得精,学成回来后在实践中用得活,10月份被郑州师范大学聘请,成为电商培训方面的讲师,一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再加上他自己同时还在淘宝上开网店,一个月可不少挣呢!他现在可是我们村里学习的榜样。”王连枝骄傲地说。
不仅如此,改善基础设施也是“第一书记”工作范畴内一项必不可少的科目。小型水利整修、整村推进、危房改造、异地搬迁等基础设施项目在王连枝的努力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姚寨村的这一年,是我一生中最繁忙、最幸苦的一年,也是我人生中最充实、最自豪的一年。能扎根基层,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我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临行时,王连枝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