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中院党组成员在研究环境资源审判工作
法官在实地察看复植补种公益林
法官前往复植补种公益林路上
新县巡回法庭

推行复植补种 护卫绿色家园

背景:信阳山地、丘陵面积广大,森林覆盖率达36.11%。根据对2015年、2016年的统计,破坏林木资源案件数量占到全市全部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数量的75%。推行复植补种对于信阳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

措施:信阳中院与林业局等协调,设立集社区矫正和环境法治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复植补种”基地。在刑事案件审理中将被告人复植补种情况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引导被告人积极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在惩罚和预防犯罪行为的同时,推动环境生态的修复。到案发地开展巡回审判,提高群众保护林木、依法采伐的意识。

浉河区法院

护航名茶发展 守护纯净水缸

背景:浉河区境内“五云两潭一寨”是国家金质奖毛尖产地,南湾水库、出山店水库则是豫南明珠。保护特色资源和纯净水源任务艰巨。

措施:浉河区法院通过走访辖区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及问题。设立专门信箱,受理群众投诉及举报。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络机制,选派专职联络员,随时了解案情,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措施。在刑事案件量刑处罚上突出补植、修复;在行政审判及非诉行政执行工作中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做到处罚与修复相结合,突出生态保护;在民事、执行工作中突出保护茶园生态完整及茶园绿色良性发展,突出对水源、水质的可持续性保护。

平桥区法院

重拳出击非法开采 重现矿区水清天蓝

背景:我市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境内蕴藏特大型非金属矿床,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用途广等优点。已探明总储量8.67亿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主要有珍珠岩、膨润土、沸石、瓷石四种。但由于开采不规范造成整个矿区污染和浪费严重。

措施:平桥区法院组织干警到管理区大力宣传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政策,提升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对环保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及时做出司法审查,下达执行裁定书,加大执行力度。对典型案件到案发地点现场开庭,起到“审理一起教育一片”的作用。

罗山县法院

护航绿色生态 打造鸟类天堂

背景:罗山县境内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共有动物372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47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的有10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金雕、大鸨3种;二级保护鸟类有白冠长尾雉、八色鸫、白琵鹭等44种。

措施:罗山县法院与林业部门及该保护区建立协调联保小组,从日常管理、生态破坏预防及惩罚、修复等方面多管齐下,编织严密保护网。加强普法宣传,特别是通过以案说法,强化群众的保护意识。加大对非法捕猎珍稀动物、滥伐、盗伐林木、纵火等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同时,针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相邻关系、林权纠纷等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解决。定期进行调研,为辖区政府更好地保护保护区的环境资源提供司法建议。

潢川县法院

助力大气水土污染防治 创造健康幸福生活

背景:潢川县属于丘陵县,境内河、塘、堰、渠众多,养殖业发达,有华英鸭等全国知名的养殖品牌。近年来,潢川县法院受理的污染水土、毁林等案件日渐增多。

措施:潢川县法院在民事案件审理中严格落实全面赔偿原则,在刑事案件审理中将环境资源修复情况导入被告人的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强化对环境资源的恢复性保护。以非诉行政执行为重点,积极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变事后惩治为事前防治。以裁执分离试点为突破口,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与环保部门实现无缝对接,使得对污染企业作出的责令关、停、并、转等行政强制措施能落到实处。建立高效协调、裁决适当、执行有力的环保联动机制。针对污染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建议行政执法机关限制或剥夺污染企业从事特定行业的权利。

固始县法院

打击非法采矿 保护生态环境

背景:固始县山石、河沙等自然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固始县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措施:固始县法院加强学习,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打硬仗的专业化审判队伍。与土地、环保、水利等多部门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的监管、排查。全民动员、广泛宣传,营造全民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加大环境资源司法公开和宣传力度,增强环境资源审判的公开性和公信力。

息县法院

守护耕地红线 确保粮仓满满

背景:息县共有70多万亩耕地、60多万亩基本农田,是豫南地区重要的产粮大县、耕地大县,保护耕地资源工作任重而道远。

措施:息县法院加强学习,推进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宣传,促进社会公众的参与。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形成保护耕地资源的长效机制。对破坏耕地、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犯罪行为,对国家工作人员在耕地资源监管领域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行为,坚持依法严惩。严格把握对破坏耕地资源犯罪分子及相关职务犯罪分子适用缓免刑的条件。对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非法占用耕地案件,依法及时审查、快速执行。

淮滨县法院

保护淮河生态 建设美丽淮滨

背景:淮滨县地处淮河中上游,淮河干流横贯其中,洪河、闾河、白露河四面环绕,享有“淮上江南”美誉。淮南湿地是一个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物种繁衍驯化及科普宣传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多样性保护区。保护区内富含野生动植物资源。据统计,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6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种。

措施:淮滨县法院成立以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为组长的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以淮南湿地保护为重点的工作格局,在淮南湿地保护区设立“复植补种公益林基地”及“淮南湿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法制宣传。以审判为中心,加强审前预防、判后督查的延伸工作。加强与环保局、水利局、畜牧局等对口单位的联系,与公安、检察等业务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对环境犯罪的预防及打击力度。

光山县法院

化解邻里环境污染纠纷 守护和谐美丽家园

背景:光山县法院关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审理好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废气、废水、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的相邻侵权纠纷,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

措施:光山县法院准确把握现代环境司法理念,审理好涉及相邻污水、废气、生活垃圾、土壤污染、家畜养殖等环境污染侵权案件。贯彻“保护优先”原则,大胆使用环保禁止令,在判决之前先行停止排污等侵权行为,预防损害的继续和扩大。依法妥善平衡各方的利益冲突,既处理好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又兼顾相邻污染防治与邻里和谐,守护共同的美丽家园。在案发地开展巡回审判,以案讲法,以案育人,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商城县法院

司法构筑绿色防线 倾情守护“天然氧吧”

背景:商城县被纳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有着“天然山水盆景园”的称号,被誉为中国最美丽县城、中国深呼吸小城,全县森林覆盖率高,其中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7%,负氧离子含量达47.8万个/每立方厘米,居全国之首,系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绿色天然宝库。

措施:商城县法院引入“复植补种”生态修复司法机制,将严惩涉林刑事犯罪与修复环境相结合。加强对污染土壤、污染水源等环境侵权案件的审理,对于涉及矿业权、林权及其他自然资源权属的转让、承包、抵押的案件,将保护环境资源作为裁判的重要因素予以考量。加强对行政机关不履行环境监管职责案件的审理,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加强与各环境资源保护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加强协议签订、司法确认、检查验收、刑罚执行等环节的衔接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新县法院

守护古树古村 留住虫鸣乡愁

背景:新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是我省古树资源最多的县之一,有“中原古树王国”的美誉。目前在全国统一的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中备案的有3500余株。新县共有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也叫“古村落”),23个河南省级传统村落,古美乡村,灵山秀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国民的集体乡愁。

措施:新县法院学习宣传信阳市人大已经出台,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信阳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在古树名木集中的农村地区和古村落,开展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受众的普法宣传活动。对古树名木建立档案,定期资源普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依法审理各类涉林刑事案件,符合条件的,尽量适用复植补种修复机制,严惩非法采伐、毁坏古树名木的犯罪行为。依法打击破坏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的刑事犯罪行为,尤其是林区、古村落中的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